www.365828.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 2016-07-18 15:11
  • 来源: 县发改局
  • 发布机构:
  • 【字体: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实现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2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2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8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1

第四节 空间发展战略 18

第二章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互联互通 22

第一节 加快建设外联内通的区域交通网络 22

第二节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能力 23

第三章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25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态型特色工业 25

第二节 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27

第三节 塑造“生态+”旅游品牌 30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32

第五节 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34

第六节 加快创新创业发展 35

第四章 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构筑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 37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新县城 37

第二节 建设特色宜居城乡 38

第三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40

第五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夯实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43

第一节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43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45

第三节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46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 48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49

第一节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49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 51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3

第四节 建设教育强县 58

第五节 推进卫生创强 60

第六节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62

第七节 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64

第八节 推进依法治县 65

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融珠发展新格局 67

第一节 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 67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68

第三节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70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73

第一节 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73

第二节 加强载体支撑 73

第三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74

序 言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陆河县委关于制定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陆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陆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 实现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陆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为陆河振兴发展开创新局面。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陆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县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生态发展保障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崛起新山城”定位要求,按照“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战略,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陆河“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不断提速。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0元,年均增长9.8%;农业总产值17.45亿元,年均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目标,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年均增长2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5.4%;年均增长2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3亿元,年均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亿元,年均增长10.3%;外贸出口总值实现翻一番目标,年均增长21.1%,五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4724万美元,五年出口总额17464万美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潮惠高速东段建成通车,实现省下达的“县县通高速”目标。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56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8公里,县域主干道网络基本形成。大力发展长短途和农村旅客运输,道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4372万人,货物运输量3732万吨,全县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县城污水收集管网、螺河防洪堤围、改河带状公园工程稳步推进,县城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投入使用,全县8个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农村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投资1.2亿元,获得“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8:29.4:48.8调整为2015年的21.1:19.6:59.3。基地农业不断壮大,被评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陆河木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重信公司获得“国家核准灵芝健字号证书”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园区工业快速发展,新河工业园被纳入省产业集聚区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陆河首创企业竣工投产,总投资百亿元的比亚迪等项目动工建设,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顺利推进,县级服务中心和21家村淘服务站建成投入运营。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投入,2015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0.5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约202万人次,比期初增长270%;旅游总收入近6亿元,比期初增长280%。

——城镇扩容提质成效明显。编修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提升中心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优化民生项目配置,调整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县城综合服务中心地位。城东新区、岳溪生态博览园、改河带状公园工程初见成效,中心城商住项目、润达花园、螺河湾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城市品位。建成县城供水管网65公里,排水管网49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8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河口“全国重点镇”规划建设进程加快,“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列入2015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立足发展实际和生态优势,注重生态功能定位,以 “圈轴联动”的空间开发模式,明确全县功能区布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二五”期间,水唇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并全面启动,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加快推进,全县成功创建4个省级生态示范镇、8个生态示范村。实施“百村百园”工程,全县127个村(居)委全部建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并建成了83个生态小公园。至“十二五”期末,单位GDP能耗基本完成市下达任务,污染源100%达标排放,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以上,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共8641公顷,森林公园面积共7800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化率35.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98%,被确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试点县”。红锥林生态公园入选“汕尾八景”之一。

——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底线民生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8个镇“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教育创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教育园区建设五年来共投入4.6亿元,县职校实训楼、艺术楼、教学楼完工投入使用,党校、电大完成综合楼建设。文体设施不断完善,集“五馆”于一体的县文体综合馆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全县8个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45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8元,五年平均增长1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4%。

——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5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亿元,实施村级集体帮扶项目1146个,贫困户帮扶项目13471个,53个贫困村4785户26442名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两不具备”村庄整村搬迁和水库移民工作有序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顺利完成。底线民生有效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全面提标。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住房改造任务3095户;新建了一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子女838人次就读大中专和高中;加快了产业扶贫步伐,发展了主导产业3.55万亩;推广了智力扶贫,选送免费技工和扶贫勤工俭学贫困生837名,开展了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和短期专项技能等培训。

——平安陆河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强化禁毒缉枪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排查管控、宣传教育、落实奖惩和专项打防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县禁毒缉枪工作,每年都提前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禁毒两项指标任务,5年来共捣毁制毒窝点8个,破获毒品案件149宗,收缴非法枪支118支,有效打击了毒品、非法枪支等违法犯罪活动。

——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县政务服务中心、8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和6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发证和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铺开,8个镇“三资”交易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普惠金融试点、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和公务用车等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陆河县“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

2010年

“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实现情况

2015年

年均

增长率

2015年

年均增长率

1.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

亿元

32.11

65.72

16

48.8

9.9

  第一产业

亿元

6.88

- 

-

10.3

4.5

  第二产业

亿元

9.39

-

-

9.5 

12.9 

  第三产业

亿元

15.83

-

-

29.0 

10.1 

2.农业产值

亿元

11.51

16.27

6

17.5

4.2

3.工业总产值

亿元

17.59

47.47

20

28.6

17.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7.02

31

35

18.0

25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62

49300

25

2.64

10.3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21.76

55.98

20

19.72

23.9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57

49.68

18

31.73

12.3

7.外贸出口总额

万美元

1137

2020

11

4856

18.2

8.外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438

675

12

42

-37.4

9.单位 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454

-

-

0.278

-

10.符合政策生育率

%

96.47

98

0.02

93.97

-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6.48

6

-0.04

6.43

-

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96

100

0.8

98.58

0.52

1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4.9

90

1

87.73

0.57

14.城镇失业率

%

3

-

-

2.38

-0.02

15.农民人均收入

6070

8788

8

9118

8.4

16.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

63

72

递增1

80

11

17.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39

44

递增1

100

-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100

-

100

-

1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

70.98

83

2.5

82.7

2.35

2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

80

90

2

-

-

21.森林覆盖率

%

67

69.3

0.45

73.27

1.25

22.耕地保有量

万亩

16.2212

15.4965

18.7725

2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65

365

-

365

-

24.污染物排放#SO2排放总量

580

600

0.6

600

0.6

  #COD排放总量

7300

6400

-2.5

6400

-2.5

2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4

15.5

1

 

 

2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75

90

3

81

1.2 

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0

75

3

98 

—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际经济处于深度转型期和调整期,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广东省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最后冲刺,汕尾市加快全面融珠发展步伐,随着厦深铁路、潮惠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新河产业集聚区的启动建设,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带来高速发展机遇,在上述背景下陆河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创新思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努力开创陆河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一、发展新机遇

 

——国家和省政策提供发展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下,通过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陆河可以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补偿方式,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在产业、人才、园区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一条山区城乡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随着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陆河县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国家给予革命老区的税收优惠、投资和重大项目支持,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建设。

——交通改善拓展发展空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指引下,随着潮惠高速、天汕高速的建设与通车,陆河县将一改过去“交通盲点”的区位劣势,成为联通珠三角与粤东地区、汕尾新港出海口与粤东北乃至江西地区的“十字枢纽”。有利于陆河县更好地承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提供生态休闲旅游、绿色健康产品等反向服务;同时依托汕尾新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特色生态产品的种植、加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地区发展空间。

——全面融珠为发展提供新动力。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汕尾全面融入珠三角,参与“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圈建设。陆河县贯彻实施全面融珠战略,以新河工业园为重要合作平台,创新与深圳合作发展模式,依托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建材等“重磅级”项目落地投产,促进陆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绿色工业产品,进一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一带一路”战略中。

——扩容提质建设营造良好环境。随着河口镇“全国重点镇”、河口镇扩容提质、教育园区等重要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唇、东坑两镇加快融入县城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有利于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县域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综合服务集聚,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客家风貌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改善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贤投资的发展环境。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第一产业比重较高,整体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研发平台建设滞后。

——城乡设施建设滞后。电力设施、供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村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随着陆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业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技术性失业矛盾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资关系的认定和处理日益复杂,社保制度还不健全,现阶段的社保管理服务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文体设施欠账较多,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矛盾突出,卫生医疗技术落后,较高层次医技人才严重缺少。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现有规章制度未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发展资金保障不足。财源税源结构单一且缺乏持续稳定税源,民生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车和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多,进一步影响征地拆迁、用地供需和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陆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突破,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县达到更高层次,与省同步实现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汕尾市推进全面融珠的部署,以“一县两园四特色”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发展保障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崛起新山城”发展要求,按照“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思路,实施县域“一轴三圈”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和特色城乡”建设,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陆河加快振兴发展、绿色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振兴发展,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创新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引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创新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实现创新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走出具有陆河特色的统筹推进、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陆河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红线”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节能减排,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

——坚持扩大开放。主动落实“融珠”战略,充分利用深莞惠经济圈平台,对接深化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机制,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对标学习珠三角先进理念、办事效率和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坚持公平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三、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陆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和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可能性,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GDP总量达128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GDP超过3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6亿元以上,对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区域战略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综合客货运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快完善各镇防灾减灾、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抓好河口、螺溪、水唇、新田污水处理厂、水唇110KV输变电站、新田35KV输变电站、城镇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突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旅游业迈向中高端化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跃,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绿色化、生态型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6.2:50.2。新河工业园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区域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城乡协调格局全面优化。特色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宜居社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形成区域交通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共建、民生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一批优美乡镇、生态社区和美丽乡村等生态示范工程,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率36%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5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3.48%以上,污染源100%达标排放,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95%以上,生态文明县建设群众满意度95%以上,群众幸福指数达95。

——民生事业建设进程加快。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全力做好社会民生工作,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2.8%,就业率达90%以上,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推进教育创强,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至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扶贫“双到”工作取得基本成效,确保2018年我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陆河”建设。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落实融珠发展战略,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加快与深圳坪山新区共建新河工业园,为乡贤回乡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同时实现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目标的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努力使基层治理、农综改革、土地确权等方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推动“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陆河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8.88

128

16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7000

35000

15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12

预期性

4

城镇

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2.49

53.8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4.7

45.8

约束性

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9

25

预期性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3

102.3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0.52

1.0

预期性

8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

0.43

16.5

预期性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46

51

预期性

10

技术自给率(%)

55

60

预期性

11

互联网普及率(%)

54.5

60

预期性

1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5

3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3

常住人口(万人)

28.82

29.55

0.5

预期性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045

20536

9.5

预期性

1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约束性

16

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73

92

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

1

约束性

1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628

12000

35.5

预期性

18

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0.7307

1.9437

约束性

1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0

95

18.7

约束性

2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98

5.3784

2

约束性

2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3.8

14.49

1

约束性

22

城镇安居工程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250

约束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106

约束性

23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

预期性

四、生态文明

24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约束性

25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26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7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9

森林

发展

森林覆盖率(%)

73.27

75

0.3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306.03

400

6.2

预期性

30

空气

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100%

约束性

31

地表水质量

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劣Ⅴ类水体比例(%)

32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1

85

1.2

预期性

3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8

99

预期性

3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第四节 空间发展战略

 

依据不同城镇的特色以及功能,强化城镇之间的互动联系,促进形成由点带面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一、打造“一轴三圈”县域发展新格局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带动轴。依托潮惠高速沿线打造南北向发展轴线,吸引发展资源向沿线地区集聚发展。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枢纽建设,依托新河工业园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北部特色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链延伸,构筑中、南、北三大特色发展圈,全面提高地区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和综合服务业服务能力。

——做精做优中部服务发展圈。以县城扩容提质为抓手,提升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集聚能力,加快河田镇“三旧改造”,辐射带动水唇、东坑两镇发展。完善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区域公共服务枢纽。发展商住、物流、金融、商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进城东新区、教育园区、水唇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建设、水唇农业科技园等重要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县城城市化水平达到65%,县城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5万人以上,建成各项功能基本完善的宜居宜业新型城市。

——做大做强南部产业发展圈。借力河口“全国重点镇”的政策红利以及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与深圳坪山共建新河工业园。围绕新能源汽车、建筑装饰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为核心,完善园区产业链布局;完善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生产型和生活性服务布局,加快园区快递物流园、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河口特色小城镇等配套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实现生产总值超过100亿规模,河口、新田两镇中心区和工业园区总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区域总人口规模达到14万人,打造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新城。

——做特做美北部生态发展圈。以螺溪镇为服务中心镇,联动南万镇、上护镇共同发展。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上护香蕉和火龙果、南万中药材等特色生态农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体验服务延伸。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强护林造林与水源保护工作;整合螺溪白水寨、书村李花、上护温泉、新田激石溪革命先烈园、南万绿色生态旅游长廊、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南告水库、神象山等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建设螺溪、南万北部生态绿色旅游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养生服务。大力推进完善螺溪新农村省级示范片区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螺河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水质标准。

陆河县“十三五”空间发展格局图

二、强化发展空间分区管治。

 

以划定政策分区为核心,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调控,以利于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发展格局。

——科学建设城镇发展区。健全完善县城功能和规划,主导陆河县城向东发展,拓宽优化县城空间。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采取点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建设战略,加强各镇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立体式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针对山地高差较大且山体连绵的区块,采用台地式开发,为工业园拓展用地空间提供保障;对坡度相对不大且有一定连续性的地形,采用缓坡式开发,重点促进丘陵山区乡村城镇化。

——合理引导农业发展区。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实施耕地质量分级,推进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非农产业。通过规划分区保证耕地用途,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强农田与乡村生态保护,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优先保护生态发展区。以提升生态涵养功能为核心,强化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在保护和发挥林业功能、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城乡公用设施和服务向生态涵养发展区延伸,促进特色生态社区建设发展。

——提前控制储备发展区。整合陆河现有低效山坡地和荒地,推进存量低效地块复垦复绿和土地整理,盘活低效土地。积极开展土储工作,预留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近期参照生态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控制,中远期根据城市空间拓展需求转化为城市发展区。

   第二章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互联互通

 

 

建设连通区域的交通战略通道,全面融入区域高速公路网,加强与汕尾新港和粤东北地区的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为地方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支撑服务。

专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程

高快速公路工程:潮惠高速、兴汕高速、樟河及新河工业园高速出口建设工程、陆河-陆丰站快速路新建工程、S240快速路改建。

区域公路工程:县道X092、X133、X123、X140、X004线升级建设工程、麦湖至普宁园明公路新建工程、新田联安至陆丰大安公路新建工程。

综合客货运枢纽工程:陆河县粤运汽车综合枢纽客运站、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客运站、新河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陆河城东汽车客运站。

城乡公路工程:陆河县村镇公路、陆河县城至水唇镇公路新建工程、共光至丰田公路新建工程、各上线公路新建工程、河口昂塘麦湖公路新建工程、高(丰)庆(和)公路新建工程、水唇至螺溪公路新建工程、田嶂公路续建工程、河西公路续建工程、河东至森林公园公路新建工程、东坑至水唇红星公路新建工程、东坑石塔至河口西湖公路新建工程、东坑大路至上护樟河公路新建工程、南万深度至罗庚坝公路新建工程、南万万全至螺溪公路新建工程、河口西湖至东坑大溪公路新建工程、陆河大道延伸工程、河西公路规划项目、屯米公路改造扩建工程。

城乡公共交通工程:农村客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村镇充电桩建设工程。

第一节 加快建设外联内通的区域交通网络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加快现代综合客货运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建设区域高快速公路,加快融入珠三角

 

确保潮惠高速2016年全线通车,加快融入珠三角、接驳汕潮揭步伐,实现3小时可达广州、2小时可达深圳;加快建设兴汕高速陆河段,打通连接汕尾新港、服务梅州乃至江西地区的区域高速疏港通道。规划建设河口-陆丰站快速路,实现与厦深高铁陆丰站的接驳,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人流保障。完善樟河、新河工业园高速出口及其与县城连接线建设扩建改造升级。加快省道S335升级为国道,加快S240线路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升级现有X092、X133等县道,加快推进揭紫公路等公路建设,缩短与周边市县的空间距离。

二、构建城乡客货运枢纽体系

 

依托潮惠高速出入口,优化快递物流枢纽布局,规划建设新河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为物流服务业提供保障。加快完善汽车客运站布局,规划建设陆河县综合枢纽客运站、陆河城东汽车客运站,满足长途客运和县内农村客运车辆的发展需求。

第二节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能力

 

着力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客运体系建设,推进县城交通设施完善升级,构建服务便捷、绿色高效、安全和谐的城乡交通服务格局。

一、优化镇村公路布局

 

大力推进相邻镇公路贯通,打通各镇交通节点。着重升级水唇、东坑、河口、新田等镇的重要旅游景区公路,改善因季节性旅游导致的交通拥堵状况。完善城乡公路安全标识系统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完成116.8公里镇村公路新建及改造工程。

二、完善农村客运体系建设

 

加快县城、工业园区公交枢纽及各镇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密农村客运班次,规划新开客运线路5条。依托比亚迪发展新能源公交,规划建设镇村充电桩,完善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至2017年底,实现10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

三、完善县城道路建设

 

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加强县城主次干道、街巷道路的全面维修和维护。重点抓好县城朝阳路路面改造工程建设,打通人民北路连接北环路末端节点,加快陆河大道延伸段开通建设,打通城中村的断头路、瓶颈路,改善城市“微循环”。加大县城公路主次干道亮化、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实现县城12米以上道路路灯安装、绿化全覆盖。逐步推进城乡盲道系统建设。

四、加强城乡交通管理

 

加强公路日常巡查,加大交通运输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和道路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第三章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保护陆河青山绿水的前提下,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力发展园区工业,不断壮大基地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互联网+”,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基地,推动陆河加快振兴发展。

专栏:“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园区工业:汕尾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制造生产项目、陆河建筑装饰产业园、太空智能椅生产项目、富正电子器材生产项目、金鲵湾珠宝首饰加工项目、伟泰装饰材料城、维业金属构件设计加工项目、安星建材产业项目、富坤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光伏发电项目、河口风电场项目、螺溪风电场项目、新田风电场项目。

基地农业:青梅种植基地、木瓜种植基地、油茶种植基地、灵芝栽培加工基地、木薯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木材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广东华欣有机肥生产基地、鸿海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金鲵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生态旅游业:南万绿色旅游长廊、观天嶂生态旅游区、上护温泉镇、水唇温泉镇、黄金坑温泉度假村改造升级、水唇-东坑共光万亩梅园景区、水唇客家美丽小镇项目、县城星级宾馆项目、新田激石溪旅游区、河口对门旅游区、河田—上护—新田—南万—螺溪绿道网、新田自驾车露营地。

现代服务业: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项目、水唇镇智慧城、建筑板材及软包装材料产品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上护五洲金龙度假村、陆河县社会养老项目。

互联网+:“信息惠民”工程、智慧景区建设工程、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态型特色工业

 

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落后产能的集聚,主动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工业园区化”的思路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以新河工业园为核心平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引进新能源汽车中试、维修、监测等产业环节。带动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设备、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建筑装饰材料产业。推进陆河建筑装饰产业城建设,采用“园中园”模式,打造新型绿色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交易物流基地。发展一批以天花板、玻璃幕墙、龙骨架等新型环保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筑装饰材料加工制造企业,配套发展建筑装饰设计培训、绿色建筑装饰技术研发及博览交易等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新田三江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依托河口、新田、螺溪、南万等镇与邻县山脉,开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逐步淘汰小型水电等落后产能。创新土地以及附属建筑的综合利用模式,探索发展立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机械设备及电子器材产业。引进珠三角先进技术,加快发展数控模具和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设备等。加快电子器材产业集聚,推动电子元器件、数码电子产品等等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可穿戴健康产品。

——珠宝首饰产业。提升珠宝首饰业的研发水平,推动宝石、金银首饰加工等制造业的升级。加快建设陆河县珠宝会展生态园区,形成珠宝展销展贸及交易平台。

二、完善新河工业园配套建设。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园区规划编制用地手续申报等各项任务;全力加快园区水、电、路、治污、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创业中心、金融机构等服务设施。

——完善园区综合服务配套。着力搭建研发、物流、信息、融资、商务、贸易等六大平台。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建筑板材及软包装产品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辐射带动粤东地区装饰产业材料检测服务,吸引珠三角企业转移进园落户。推进园区投资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服务功能。

——完善园区政策扶持。争取进入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笼子,获得享受省相关扶持政策的待遇;运用于深圳先进理念管理建设园区,建立健全扶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坪山共建平台、陆河外出企业平台、企业协会平台,落实“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

第二节 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基地为载体,以提供生态有机产品为核心,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育特色品牌,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以及珠三角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到“十三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到14.14亿元。

一、推动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加快优势种植业发展。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建成面向珠三角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抓好东坑青梅、水唇灵芝、河口油柑、上护火龙果、螺溪毛竹、南万茶叶和中药材何首乌、新田乌盾山茶叶和生宝木瓜、河田铁皮石斛和花卉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区

——推动农产品加工高端化发展。依托灵芝、青梅、何首乌、铁皮石斛等种植基地,积极推进由种植向生态农业产品精深加工和中药材养生保健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重点推进灵芝、青梅精深加工和研发试验基地建设,完善集研发、培植、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青梅系列产品和灵芝袍子粉、灵芝保健饮料等健康食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青梅、木瓜、樱花等生态产品种植基地的建设,结合城区近郊以及交通大道沿线布置农业产业观光园,发展农家生态乐园、采摘果园、观光果园以及园艺博览园等郊区型观光农业项目,打造一批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支持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种养大户、农村转型合作组织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生产模式;坚持家庭经济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社会资本,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和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放大陆河青梅和陆河木瓜等产品的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效应,对全县的农产品情况进行全面的核查入库,对照绿色、无公害、有机、名牌产品的标准来种植生产,积极组织产品认证。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组织优秀农业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博览会。到2020年,增加发展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3家;增加发展专业合作社13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5家,增加发展家庭农场160家。

三、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

 

研究推广农业机械化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动植物育种、栽培(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转化推广一批关键适用技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平台。积极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等活动。到2020年,重点培育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

第三节 塑造“生态+”旅游品牌

 

创新旅游业发展业态与模式,探索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形成“花泉林歌,悠然陆河”的特色旅游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期末,接待旅游人次达到9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5%,旅游总收入为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8%。

一、创新旅游业发展业态。

 

——发展新型温泉旅游。以陆河县上护温泉度假区、河田御水湾温泉度假区和水唇昶宏温泉度假区为载体,探索“温泉+康复疗养”、“温泉+水上游乐”、“温泉+生态农庄”等模式,推进上护、河田、水唇、新田四个温泉镇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发展花卉观光旅游。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生态资源,打造“四季花海”。依托东坑共光、水唇罗洞、河口剑门梅花景观,以5A景区标准建设“万亩梅园花道”。进一步完善樱花、茶花、李花基地建设,举办花卉观赏、花卉摄影、花海音乐会、以花聚商引商等活动。

——发展绿水青山休闲旅游。加快南万红椎林、岳溪生态公园、火山嶂森林公园、螺溪白水寨瀑布等景区景点升级改造,建设螺河滨河景观绿廊,完善南天湖景区景观,打造河田—上护—新田—南万—螺溪—河田“百里山花绿道”户外活动线路,加强激石溪5A景区建设,开展长跑、骑行、徒步、溯溪、攀岩等山地运动、野外拓展项目,建成区域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依托观天嶂、尖山寺、神象山等打造山林禅意体验基地。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依托河田九厅十八井、河口对门文化广场、水唇古村落、螺溪五星祠、新田激石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南万万亩红椎林母种基地等,结合客家民俗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对废弃村庄和河口昂塘古洋楼及水唇莲心湖、墩子寨、石下坝等古村落改造开发力度,提取客家传统建筑元素,引入社会与企业资金,大力发展民宿民居、农家客栈或汽车营地。

二、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强化中心区县城接待能力,推进县城星级宾馆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水唇温泉山庄、上护温泉宾馆和县城星级宾馆建设,加快御水湾温泉度假村、岁宝宾馆的升级改造,鼓励引导家庭旅馆、农家乐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和长途客运管理,加强陆河各主要景区至潮惠高速出入口以及汕尾、陆丰高铁站等区域枢纽的交通连接。健全和完善旅游业软硬件基础建设,着力抓好东坑共光梅园、水唇罗洞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投入。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强与珠三角、粤东沿海与粤北山区的区域联系,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推动特色金融、教育培训等业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亿元,服务业投资达16亿元。

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依托潮惠高速、兴汕高速出入口交通相对便利的条件,在新河工业园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以建筑装饰材料、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物流服务业。加快完善专业市场布局,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商贸功能区,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和农村集贸市场,配套大型商业设施、农贸市场、专卖店、步行街、连锁经营店,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商贸格局。进一步提升岁宝百货、陆河商贸广场等商业品牌,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到2020年,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总量达38.4亿元,增加值占全县GDP总量比例30%。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抓好阿里巴巴“千县万村”电子商务试点县建设,建立健全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建成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整合联动发展格局配套建设现代快递物流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快递、仓储、网络营销等相关产业配套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县快递乡镇、村网店100%覆盖,达到“乡乡有网店,村村通快递”目标。建设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互联网直销运营模式。鼓励电商企业建立集产品展示、网上下单、售后服务、配送于一体的线下体验店。加强鼓励大学毕业生电商创业培训,支持万民创业、大众创业和农民及青年开办网店。

三、壮大金融业。

 

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完善城乡金融点布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建设。“十三五”期末,实现全县村级金融服务站全覆盖,每个村建成2-3个助农取款点,全县居民均可在家门口办理金融、保险业务。争取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和农村青年创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将灵芝生产、小水电站、木业加工等包装上市。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业。

 

高标准建设陆河教育园区,积极吸引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服务机构进驻,为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创造条件。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化校园。结合比亚迪等重大项目,发展定制式人才培训,重点办好职业教育、外国语教育,培养区域特需人才、技术人才。以职校为平台,加快县建筑装饰学校招生办学进程,加强与企业的产学互动,探索双园教育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特色职业高等教育。

五、培育养生养老服务业。

 

引入珠三角乃至港澳专业养老养生服务经验,建设养老产业园,为留守老人提供文化娱乐、日间照顾、临时抚养等方面的服务。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智慧养老”,培育养老信息数据分析、医疗健康护理等服务领域,建设老年病特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老年健康乐园、老年大学等设施。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依托陆河中医药种植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培育养生保健、康复理疗、药膳食疗等业态。

第五节 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实施“互联网+”,发展共享经济,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一、积极推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推进新河工业园智能化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在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适度发展云计算服务、物联网等产业。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建立O2O客户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

二、引导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全光纤网、WIFI无线网络等建设、应用和升级,尽快实现整个县城以及乡镇中心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运输信息服务平台与定位系统,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促进提升快递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合理发展互联网金融,探索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专区。

三、推进互联网+旅游业态发展。

 

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鼓励开展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的在线旅游创业创新。

四、推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

 

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微博、微信等速传媒介推广观光农业园和农副产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新业态。

第六节 加快创新创业发展

 

促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以创新创业驱动跨越发展。

一、加快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新河工业园打造新能源汽车、建筑装饰材料研发创新基地,引导、鼓励建设一批以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成果转化等为主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专业镇企业积极申报专业镇创新提升、平台创新服务多元化工程、农产品与食品标准化等计划项目。到2020年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建立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0家以上,力争建立省级工程中心1家。

——营造特色众创空间。整合周边村落生态文化资源,增加商业步行街、酒店旅馆及民宿等设施,以打造休闲目的地的理念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综合体。充分利用乡村废旧建筑、特色农舍,打造低成本创客空间,吸引文艺群体落户,打造一批画家村、艺术家园地、设计创意工作室等。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多样化创业培训活动。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以上;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校)之间的技术转移;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科技特派员协议,着力发挥先进科技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的优势作用。

三、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

 

大力发展“人才强县”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科技中介服务、田间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举办系列人才交流活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注重本地人才培养,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培养与我县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技术人才,培养建筑装饰行业各类技能人才,充实壮大并擦亮我县“建筑装饰之乡”品牌,到2020年,力争完成本地专业技能大专以上人才培养2500人。

 

第四章 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构筑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

 

落实“一轴三圈”发展战略,明确主体功能区域,构建互动协作、县域发展的特色城乡发展格局,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建设步伐,构建城乡宜居社区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专栏:“十三五”时期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工程

生态县城建设:陆河县商贸广场、螺河半岛商住小区、陆河县城西宜居生态区项目、岳溪生态博览园、陆河县泰安商贸大厦、陆河县文体中心公园、陆河县星级宾馆项目、陆河大道延伸工程、陆河县城东新区建设工程、东坑片区开发项目。

电力工程:水唇110KV输变电站;新田35KV输变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

水利工程:自来水村村通、吉龙水闸加固改造、樟河水闸改造、新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和保护、县城镇供水二期工程。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新县城

 

以“一河两岸”、陆河大道、北环路、东环路等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一心一轴一环一带”的城市框架,全面推进县城扩容提质。

一、打造“一河两岸”特色片区。

 

加快推进螺河湾、螺河半岛等项目建设完工,规划建设螺河亲水公园,完善各项市政设施配套,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螺河东岸宜居环境。依托岳溪生态博览园和螺河生态环境,借鉴梅州“客天下”的开发经营模式,规划建设融合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的螺河西岸“客家小镇”,打造“美丽陆河”新名片。

二、加快建设陆河大道商贸中心区。

 

扎实推进陆河大道延伸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以陆河大道延伸段建设为契机,推进县城商住服务设施往南拓展,加快建设陆河商贸广场、县文体中心公园、改河带状公园和县电力调度中心等项目,同时完善建设路的拆迁工作,打通建设路与陆河大道连接的梗阻,进一步繁荣县城商贸中心区。

三、推进完善北环路片区建设。

 

以教育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一园五校五馆”建设,打造县域文化教育服务中心。加快金鲵湾生态园项目建设,发展集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珠宝首饰加工为主的生态园产业。推进河东小区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扩大河东桥与北环路、潮惠高速出口连接线公路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县城东片扩容提质,加快水唇镇融入城东新区发展步伐,推进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人防基本指挥所、县武警中队看守所迁建、有机肥料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高标准规划建设东环路片区。

 

争取启动碧桂园等大型房地产商住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东环南(广田)扩容提质项目、陆河县老年人养护院等项目,带动东环路片区开发建设。推进与东坑镇联动发展,增强县城服务能力,带动东坑镇旅游业发展。

第二节 建设特色宜居城乡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城乡交通网络、生态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向村镇地区延伸,建设富有活力、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的城乡宜居社区。

一、建设城乡宜居社区。

 

依托陆河县“山、水、田、林、城”的空间格局特色,推进产业、生态和城乡三者融合发展,建立具有山区特色的城乡宜居社区体系,依托特色产业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营造富有活力的城镇社区。提升县城老城区和重点城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河口镇扩容提质和水唇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陆河公园、改河公园等绿色开敞空间,建设集商业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以螺河湾、螺河半岛等为重点,培育生活舒适、服务便利的城镇生活社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向乡村地区延伸。依托城镇服务业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建设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依托潮惠高速公路出口,完善新河工业园周边的快递物流设施建设,引导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聚,完善园区内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建设河口生态宜居示范片、快递物流园区等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推进园区或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服务,就近实现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业社区。加快推进螺溪镇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同时在榕江水源保护地东坑镇、水唇镇选址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引导发展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依托特色生态农业基地,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村电商、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依托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提高城乡管理水平。

 

抓好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加强城市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筑和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行为。持续抓好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垃圾全部转运,集中处理,对垃圾进河道的镇、村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加快环境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清洁家园、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第三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建立安全高效、覆盖城乡全域的基础设施网络,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加快建立清洁能源体系,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一、建立清洁能源体系。

 

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实施电气化和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推进能源输配网络建设,推进水唇镇110千伏、新田35KV千伏输变电站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探索智能电网建设,推广智能调度、配电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县城管道燃气建设;加快全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合理布局一批充电桩。到2020年,完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座35千伏变电站扩容建设,新增装机14820千瓦,新增发电量5698万千瓦时,风电、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0万千瓦时、50万千瓦时。

二、完善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城乡水利防洪能力,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要水库监测预警能力,全面开展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建设,推进城乡防洪治涝工程建设;实施各镇区堤围扩建和加固达标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布局引调水工程,积极开发备用水库水源;落实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机电灌排体系建设;推进整县小农水工程建设;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加快完善自来水供水改扩建项目,建立多水源、优水质的供水网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生态化城市排水体系,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依托现状水系构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加快人行道、露天广场、露天停车场及非重载路面等透水铺装改造。到2020年,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节水灌溉面积13.07千公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城市防洪工程达标率100%。

三、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陆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系统,整合应急公安、三防、林业、气象、国土等有关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推进各镇应急管理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规划各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三防应急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人防系统,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优化消防站布局,继续完善全县基础消防设施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五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夯实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总体目标,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大幅提高陆河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栏:“十三五”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创建工程

生态工程:南万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火山峰森林公园、回龙寺自然保护区、观天嶂自然保护区、花鳗鲡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罗洞-共光-石塔-剑门梅园、樱花主题公园、螺河与改河滨江绿道、环城绿道。

资源节约及低碳发展工程: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县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榕江河水源地整治与保护、螺河陆河段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陆河县水源涵养林建设及林分改造、陆河县宜林荒山造林工程、县城污水管网扩建延伸工程、新河工业园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全县8个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第一节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陆河山环水绕的生态城市格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推进山林生态屏障建设。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环城林带建设等工程,加强以莲花山脉为主的山地森林资源的整体联结、质量提升和功能优化,构建陆河北部森林生态屏障。加快生态造林步伐,大力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中幼林抚育,推进生态林地建设,着力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健全完善镇、村、组三级山林管护网络。继续推进省级“生态示范镇(村)”和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到2020年,实现荒山造林面积3万亩,低效林改造面积6万亩,中幼林抚育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0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自然保护区5处、森林公园4处。

二、推进全域风景化。

 

依托县城自然山水风貌,建设陆河大道骨架景观走廊,打造火山嶂等地标绿核,串联螺河及改河滨河绿带,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形成“四面环山,两水穿城”的城市景观结构。大力推进省级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火山峰森林公园和县级回龙寺、观天嶂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充分利用陆河全县青山绿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打造一批农村公园、居住小区公园等多层次公园体系建设;县城重点规划建设县文体中心公园,完善陆河公园、改河公园、岳溪生态博览园等游憩配套设施,实现全域风景化。构建覆盖城乡的绿道网,打造以螺河、改河为主体的城市滨水绿道;依托县域内的交通干线,建立串联沿线重要森林景区、田园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环城绿道网络。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35%和14平方米。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严格保护、有序开发的原则,深入实施治水、护林、净气、保土工程,构建以水生态、林业生态、气候生态为支撑的生态涵养圈。

一、改善大气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新建工业项目需环保部门认证后方可建设投产。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系统。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建筑材料运输和施工工地管理,严禁随意焚烧垃圾、枯草、树叶等。综合整治餐饮业油烟,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PM2.5污染,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强化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监控水源地的开发利用,设立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完善城乡供水管网系统建设,防止水源运送过程受到二次污染。加快推进螺河、榕江河、南北溪河、新田河流域等环境整治,实施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水生态化治理,建设螺河、榕江生态缓冲带;逐步建立“河长制”保障体系。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取缔地下水污染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到2020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长度约39.8公里,水功能区、跨界河流、城镇供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水质监测覆盖率达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100%。

三、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防范农药和化肥污染。加强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

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完善医疗废物收运机制,实施医疗废物统一运送处理。加大化工废渣、建筑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四有”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机制,倡导生活垃圾差别化收集。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面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到2020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以上。

第三节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等为抓手,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经济崛起。

一、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全面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广废物排放减量化技术应用。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控制红线”,以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广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实施水资源梯级利用,推进水价改革。力争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3.48%以上,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80立方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5立方米每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0%以上。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清洁生产和再制造生产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构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鼓励垃圾厌氧制气、焚烧发电和填埋气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发展。

三、推广低碳消费。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物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增强全民能源、环境忧患意识,培养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实行政府机关采购绿色产品和节能产品制度。建立节能环保产品使用补贴机制,倡导公共基础设施中采用节能绿色照明替代产品,鼓励城乡居民使用节能绿色照明产品。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

 

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积极开展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试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服务质量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重在提质,促进共享”为理念,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补齐振兴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三大短板”。

专栏:“十三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新农村建设项目:8镇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螺溪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工程。

社会保障项目:社保卡“一卡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陆河县社会福利院、陆河县救助管理站建设工程、陆河养老产业园建设工程。

教育项目:县党校(电大)迁建工程、县职校建设工程、县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教育园区“一园五校五馆多配套”建设工程、河田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陆河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东北师范大学(陆河)附属中学建设工程、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工程。

医疗卫生项目: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乡镇卫生院配备“五个一”设备工程、县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工程。

文化项目:县文体综合馆建设工程、罗洞木偶文化发展建设工程、梅园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激石溪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河口谢非故居建设工程、陆河县革命先烈纪念园建设工程。

第一节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对象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创新扶贫机制,配合深圳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争取中央参照革命老区政策扶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实现贫困农民增收脱贫、贫困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的目标。

一、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组织开展贫困对象精准摸查识别。按省的扶贫标准及规定,划定省市县重点贫困村,建立摸查识别工作组。对村内识别的贫困户全面建档立卡,实行一户一档,自上而下申报确定被帮扶的对象、规模和分布范围等。建立电子档案,纳入国家和省的扶贫信息系统管理,实行全国、省、市、县(市、区)数据库实时联网监测,全面动态信息化管理。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将每年度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引导县本级将交通、水利、农业和卫生等各类资金向重点帮扶村倾斜,统筹安排到村、到户,并严格监管跟踪的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

——完善扶贫考核机制。将贫困人口的减少、收入的增加、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主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强化制度激励作用,以考核带动地方政府扶贫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科学性。将重点帮扶村和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帮扶任务挂钩到省直、对口帮扶的深圳市和市直、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二、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利用自然生态、山地森林、河流、地质资源,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开展“一村一基地”建设,发展完整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连片集约承包等方式实现每村土地整合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辐射农户发展生产。全面实施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健全和完善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有创业潜质、有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贫困户。继续采用挂钩帮扶单位的支持资金参股县内小水电站等类似扶贫模式,保证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每年利润分红投入村公共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扶贫资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全县村庄规划覆盖率。

一、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

 

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从城镇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推进在上护镇选址规划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八个乡镇中遴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委,逐步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加强对河口昂塘古洋楼、水唇镇墩仔寨围龙屋、高丰莲心湖、石下坝村等省级古村落的保护,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并发挥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及旅游资源开发发面的促进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2015年农村泥砖房核查的3951户最急需改造对象,制定好农村贫困户的泥砖房改造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挖掘有主体、有特色的产业,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渠道、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可靠”的原则制定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村居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健全农村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100%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加强对村镇污染企业的整治,严格控制城镇污染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规范排污标准,杜绝有毒有害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三、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综合服务综合平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作。进一步优化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强化“三资”管理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功能。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大村居干部腐败问题查处力度,落实好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纪委监督“三个责任”。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协商、参与和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村级“一事一议”工作。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的人力资源市场稳定,就业比较充分。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有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可持续性增加,覆盖面更广。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更加繁荣,使我县社会保障事业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提高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水平。

 

——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强新河工业园建设,建立更加具吸引力的人才聚集机制,充分带动起区域内居民的就业;立足本土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精细农业以及生态农业,发挥第一产业的就业潜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开发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吸纳高端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使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2.8%,就业率达90%以上,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1000人。

——加强就业培训。发挥城东教育园区的优势,建立完善的职业人才培训平台和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力水平;做好广东省“三大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结合汕尾市“人才驿站”计划,培养城乡居民就业能力和提高素质水平;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意识、道德水平和文化层次。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进一步打破市场垄断,推动创业向更开放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发展;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的,给予创业扶持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加快整合公共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的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探索实现线上发布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沟通互动,线下免费服务的就业创业“微模式”,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在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达到95%以上。提升劳动执法监察水平,不断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的预警机制和县、镇、村三级联动调处机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强劳动人事仲裁工作,积极推进仲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仲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办案质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二、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经办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在保障内容、筹资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4900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112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4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7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525人。

——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88%以上。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统一目录、签约、监管、结算、培训、信用等级评定、信息系统和保险,建立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监管机构,加大医保监督力度。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服务,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强工商医疗监管工作,加大对工伤事故频发、高发和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控。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推动建立集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稽查和监察制度,杜绝和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漏洞,开源节流,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陆河县区域性敬老院和救助管理站建设,在陆河城东新区新建一所集县区域性敬老院和县救助站、县避护场所、县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于一体的救助管理中心。力争在十三五期间80%以上的村级建成农村幸福院或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社区,全县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力争达到35张以上。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制定、落实鼓励民间力量兴办老龄事业的政策措施。建立老龄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同步增长机制,将老龄事业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2800元以上。

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加强双拥优抚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自谋职业培训率、推荐就业率达100%。建立义务兵家属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财政保障机制,确保优待标准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的70%以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孤儿的保障机制,健全家庭寄养制度,争取上级财政每年专项资金补助。建立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和训练康复工作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和健全社会捐赠机构,明确慈善募捐的程序,完善慈善活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慈善事业服务网,县建立社会捐赠接收点,尽快实行网上捐赠,建立“慈善超市”。建立慈善事业激励机制,争取财政税务部门的支持,适当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五、加大住房保障。

 

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租赁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渠道多元、总量平衡、结构合理、服务规范、制度健全的住房租赁市场。切实抓好公租房建设,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完成我县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新增住房保障(公租房)工作任务规划为500套(户)。同时,加强廉租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准入、使用、轮候、退出等机制。

第四节 建设教育强县

 

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建成较为完备的城乡教育体系,全面实现教育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完善学前教育。积极筹措资金,扩大县一洲幼儿园的办园规模,新建河口镇、上护镇、水唇镇、河田镇4个乡镇附属幼儿园;加强村级幼儿园建设,实现生源较多的村有一所幼儿园的总体学前阶段教育办学目标。至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县城南部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县直属学校,至202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小学五年保留率达100%;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9%,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毕业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逐步扩大高中(职高)阶段办学规模,推进河田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工作,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县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达到3800人左右,职业高中招生每年达到1200人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加大高中(职校)学校经费投入,保障扩大办学规模所需。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到2020年实现全县教育信息化100%覆盖。深化完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建设,加强在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化办学。依托教育园区职校平台,引进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重点培养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人才培训。加快县党校(电大)与职校有关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快建设并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

——建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搭建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交流服务平台;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引入市场化资源建设和配置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二、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按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完成全县教育城域网信息系统建设,建好全县教育信息化指挥系统,实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服务三个领域信息化整合。开展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率和融合度。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第五节 推进卫生创强

 

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卫生强县,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力度,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人才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卫生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三配套建设,努力扩大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将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加快陆河县人民医院综合楼扩建工程建设和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实现2016年年底,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普及全县乡镇卫生院配置“五个一”设备工作。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每个乡镇都有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村(居)委设置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精简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队伍。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争到2018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比例提高到45%以上;强化人员培训,争取到“十三五”期末中心职工专科学历达到90%以上。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加快农村饮用水检测中心建成运行,加强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管,全面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预防工作,以镇为单位扩大免疫规划十二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人口计生和殡葬工作。

 

推动人口均衡化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实行孕期系统化管理,确保高危孕妇检查、监护和专案管理率达100%;完善新生儿缺陷监测和疾病筛查措施,避免或减少残疾新生儿出生。

推进绿色殡葬,抓好县殡仪馆和公墓山建设,殡仪馆建设工程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抓好8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山建设,保证墓园入葬率达80%以上,有条件的村探索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巩固提高火化率,火化率保持100%。

三、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卫生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放宽乡村医生准入条件,逐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增设1间以上民营综合医院。

第六节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文化惠民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体育阵地的辐射作用,有效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全面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一、加强陆河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继续按照《陆河县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稳步推进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前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继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窗口等文明创建工作。认真开展好“道德讲堂”建设,逐步形成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载体,做好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评选推荐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好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验收、评选和推荐工作,不断提高我县的文明程度。

二、推进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完善文化设施,完成聚“五馆”于一体的县文体综合馆、县流动图书馆、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文体中心建设。落实每个村“五个有”建设标准,力争早日实现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村、镇文化设施“五个一”长效管理机制。建立配套的文体设施运维体系,确保设施设备运转高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实施“文化六进”工程。每年举办1-2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送戏下乡不少于100场。

三、保护和弘扬陆河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五星宗祠、昂塘古洋楼等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开发。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建设以罗洞木偶、河田高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稀缺人才队伍。

——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打造陆河县水唇镇木偶剧团为广东省戏剧传承基地,建设陆河县罗洞木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度发掘激石溪红色革命根据地、九厅十八井、商贤家庙等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推进生态陆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东坑共光和水唇罗洞梅园为基地,打造陆河梅园生态文化产业园区;以南万和新田激石溪为绿色生态走廊,打造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弘扬客家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搭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创作和展示平台。

第七节 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加强社会稳定治安工作,持续推进社会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夯实平安稳定基础,构建社会稳定发展格局。

一、推进“平安陆河”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加强源头管控,发挥县镇村三级调解机制作用,努力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打击行动;全面深入开展禁毒缉枪行动,重拳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完善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警务平台前移,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完善社会防控体系,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加快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和社会协同防控机制建设,加强互联网动态管控和舆情应对。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强化消防安全监管,优化消防站布局,继续完善全县基础消防设施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和村居民自治改革创新工作,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双向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居)委会选举办法,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使100%的乡镇、100%的村达到示范单位标准。抓好村级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加强村官培训,完善村监会,规范村委会财务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运行机制,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建设为核心,完善各项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第八节 推进依法治县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执法程序和各类政务平台建设;以县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制定和公布政府权责清单,制定对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及定期轮岗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的“必经环节”和“刚性门槛”;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责任追究,对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失职渎职现象,决不手软、坚决惩处。坚持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健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办事范围和职能,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和内容建设,依法依规、详细全面公开信息。

二、着力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司法权威,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推进严格司法,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大依法强制执行力度,完善司法执行联动机制。加强对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培训,畅通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三、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秩序;加强对全县在职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组织和考核,持续办好党政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微信以及公共场所发布法治公益类广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让法治走进千家万户;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法制知识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融珠发展新格局

 

落实“全面融珠”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生态等各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外乡贤的纽带作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

区域开放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

 

加快“全面融珠”发展步伐,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加快融入珠三角步伐。

 

——主动做好与深圳坪山新区的合作共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企业的引进,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干部交流学习,选派干部到坪山新区管委会挂职锻炼。扩大合作领域,引进坪山新区园区管理与智慧园区建设经验,搭建对接深圳的产业创新发展信息平台,积极吸引深圳创新资源在陆河孵化。提升深圳对口帮扶陆河发展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共建产业园区年度考核机制。

——加强公共服务合作。积极引进珠三角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与本地大型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培训对口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技工。完善与珠三角两地居民医疗转诊制度和社会福利对接。

——积极发展面向珠三角地区的生态休闲服务。围绕潮惠高速出入口物流枢纽,建设面向珠三角市场的特色商品和特色农产品展销转运配送中心。与珠三角的休闲旅游企业合作,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并通过共同营销手段,树立陆河“花泉林歌”生态休闲品牌,打造珠三角休闲后花园。

二、加强与港澳台产业合作。

 

加强与港澳在物流、教育、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与港澳航运物流企业交流。引进香港旅游管理品牌,推进生态旅游的共同开发,规划建设高水平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强对港澳客商来陆河投资开展贸易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加强对港澳台等海外乡贤“反哺”创业的优惠扶持,完善港澳企业的进驻制度,在准入门槛、土地、人才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

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推进台湾精致农业、休闲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项目、龙头企业进驻陆河。推动樱花培植与观赏旅游、温泉旅游合作交流。引入台湾农业技术和农业物流流通管理经验,提升陆河农业技术水平。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推进与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贸易规则接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精准招商步伐,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优化外贸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生态产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建设外贸转型升级服务平台,鼓励优势特色产品建立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推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深化拓展多元化市场。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加大重要物资储备进口。

——提升外贸竞争力。加大陆河特色产品海外推介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创立品牌、收购品牌培育外贸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与海外维权。加快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推广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完善出口产品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

——增创利用外资新方式。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拓展境外融资渠道。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推进定向招商。充分发挥园区招商载体和坪山新区、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全方位开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比亚迪项目入驻陆河为契机,瞄准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坚持小分队、高规格、敲门式、点对点的招商模式,瞄准珠三角发达地区开展招商。通过以商引商的方式,加大对日本等外国企业的招商。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动员陆河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鼓励引导海内外的客属社团、商会组织和商界乡亲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支援、人才引进等形式回乡创业。到2020年,引进国家500强企业8家,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10个以上,项目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改革,拓宽“一照一码”登记的范围。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建立项目评审、手续办理、问题协调解决“一条龙”服务体系,为落地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深入开展“暖企暖心行动”,走访县内重点企业,全面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的问题与困难。

第三节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优化政府职能配置,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基层政府条块关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前置审批环节,推进审批后监管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大厅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和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积极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实施质量强县,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大幅度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三、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将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基金化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加强地方税源管控,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大力推动国家专项债、企业发债、PPP等融资模式。加强担保平台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工作。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创新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重点项目和载体支撑,加强监督考核,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地位,加强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各项指标的衔接。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控性地位,探索推行各类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统筹推动市县空间“一张图”管理。按照规划加强年度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协调。加强市场体系、民生保障、城乡协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引导。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加强要素保障。

第二节 加强载体支撑

 

积极推进规划实施载体建设,谋划重要改革试点,着力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发挥平台在开发建设、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培育创新发展基地,汇集创新要素资源,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实施重大项目,继续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优化重大项目投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

第三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强化对规划有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完善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公众参与形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陆河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草案)
序号 项目名称 经济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新增建设用地(亩) 总投资(万元) 建设起止年限 “十二五”完成投资(万元) “十三五”计划投资(万元) 进展情况 建设阶段 备注
  总  计(121)         4843003   396800 4448203      
  一、工业(14)         1266504   43000 1223504      
1 工业园区快递物流项目 民营 6万㎡基础设施及库房 河口 园区内 25000 2016-2019   2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2 太空智能椅生产项目 民营 3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0000 2016-2018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3 富正电子器材生产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5000 2016-2019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4 广东华欣科技生物园 民营 17496㎡厂房及设备 水唇 500 35000 2016-2018   35000 已备案 新开工 华欣科技
5 鸿海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 民营 2万亩巴戟、首乌、猴耳环等 南万 0 10000 2014-2018 3000 7000 已种植6千亩 续建 广东鸿海公司
6 金鲵湾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 民营 铁皮石斛种植15540平方米 河田 0 1560 2016-2017   156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日昇珠宝
7 金鲵湾珠宝首饰加工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田 200 20000 2016-2020   20000 已备案 新开工 日昇珠宝
8 陆河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 3.26 K㎡园区土方、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 河口 7000 380000 2014-2025 40000 340000 已完成主干道路 续建 园区管委会
9 伟泰新型建材产业园 民营 164160㎡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 河口 园区内 32000 2016-2017   3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0 维业建筑装饰部件部品工厂化 民营 77300㎡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 河口 园区内 22944 2016-2018   22944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1 安星建材产业项目 民营 9.7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25000 2016-2019   2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2 富坤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 民营 3.3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0000 2016-2018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3 汕尾比亚迪客车零部件制造生产项目 民企 120万平方米厂房及汽车试验场 河口 8800 650000 2016-2020   650000 已完成一期用地平整及厂房建设 新建 园区管委会
14 陆河智顺创意科技园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新田 80 30000 2016-2017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二、交通(35)         873604   301500 572104      
15 潮惠高速陆河段 国有 39.3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0 450000 2013-2016 297000 153000 已完成大部分建设,陆河东段已通车 续建 广东潮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16 天汕高速陆河段 国有 约5Km路基路面 县内 600 60000 2016-2019   6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高速办
17 省道S335河口至新田段改造工程 国有 5Km路基路面改造 县内 150 12643 2015-2017 4500 8143 路基施工 续建 交通运输局
18 S240河口至陆丰段 国有 改建4.5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0 18000 2016-2020   1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19 S335水唇至河口段 国有 改建48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0 150000 2016-2020   15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20 S335线新田镇区段 国有 改建4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300 9000 2018-2020   9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21 县域公路改造 国有 改造X123线30Km路基路面、X004线18Km路基路面、X134线23Km路基路面改造 县内 1500 35500 2016-2020   3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地方公路站
22 陆河县城至水唇镇公路 国有 新建7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 14000 2017-2020   1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3 水唇田嶂公路 国有 新建11.373Km路基路面 县内 300 5150 2016-2017   5150 路基施工 新开工 水唇镇府
24 各上(各安至上砂)线公路 国有 9Km路基路面 县内 400 5100 2017-2018   51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螺溪镇府
25 水唇石船经高树坪至东坑丰田公路 国有 23Km路基路面 县内 1050 4600 2017-2020   46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6 东坑丰田至河口剑门公路 国有 23Km路基路面 县内 1050 5750 2017-2020   575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7 陆河河口安塘麦湖公路 国有 11.5Km路基路面 县内 345 5500 2017-2020   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28 高(丰)庆(和)公路 国有 15.73Km路基路面 县内 390 6700 2016-2018   67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29 水唇至螺溪公路 国有 13.99Km路基路面 县内 630 8200 2017-2019   82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螺溪镇府
30 麦湖至普宁园明公路 国有 11.5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 4600 2017-2019   46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31 火山嶂田螺塘墓园至火山嶂顶公路 国有 4Km路基路面 县内 100 2000 2017-2018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府
32 上护经新坑电站至南万公路 国有 16Km路基路面 县内 400 4000 2018-202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南万镇府
33  新田联安至陆丰大安公路 国有 5Km路基路面 县内 250 2000 2017-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4 新田横陇至西南黄塘 国有 7Km路基路面 县内 520 2000 2017-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5 新田环城路 国有 4Km一级公路及配套设施 县内 240 10000 2016-2020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6 东坑石塔至河口北龙公路 国有 15Km路基路面 县内 1100 4000 2016-2019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东坑镇府
37 南万万全至螺溪公路 国有 30Km路基路面 县内 1000 12000 2018-2020   1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南万、螺溪镇府
38 榕江水唇段沿河大道 国有 20Km路基路面 县内 1500 8000 2018-2020   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39 水唇镇至高速互通口道路扩宽工程 国有 4km路基路面扩宽 县内 100 2500 2016-2018   2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40 上护富溪至南万南告公路 国有 14.61Km路基路面 县内 360 6200 2018-2020   62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南万镇府
41 螺溪镇欧东至各安东线河边公路 国有 7.6Km路基路面 县内 300 3000 2018-2020   3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螺溪镇府
42 水唇至普宁公路升级改造 国有 12Km路基路面 县内 0 4500 2017-2020   4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43 陆河县村镇公路 国有 300公里路面 县内 0 1500 2016-2020   1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各镇府
44 昂塘螺河大桥 国有 独立桥梁200米 县内 0 800 2018-2020   8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45 上护宋塘桥(溪东大桥) 国有 独立桥梁122米 县内 0 780 2016-2016   78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镇府
46 河口龙潭桥 国有 独立桥梁107米 县内 0 581 2016-2017   581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47 陆河县粤运汽车综合枢纽客货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60000平方米 县内 90 8000 2017-2018   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粤运公司
48 陆河新河工业园区客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50000平方米 县内 75 6000 2017-2019   6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49 陆河县城东汽车客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8000平方米 县内 12 1000 2018-2020   1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三、能源(7)         1139500     1139500      
50 陆河县抽水蓄能电站 国有 装机120万千瓦 新田 200 600000 2016-2020   600000 已完成前期勘察 新开工  
51 河口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49.5MW 河口 80 47000 2016-2019   47000 已核准 新开工 国电集团
52 螺溪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100MW 螺溪 160 94000 2016-2020   94000 编制核准上报材料 新开工 国华公司
53 新田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49.5MW  新田 80 30000 2016-2020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三峡集团
54 陆河县光伏发电项目 民营 装机400MW 县域 2000 360000 2016-2020   36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55 水唇110KV输变电站 国有 输变电站设备及安装     水唇  50 6500 2016-2017   6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电公司
56 新田35KV输变电站 国有 输变电站设备及安装     新田 50 2000 2017-2018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电公司
  四、基础设施(17 )         949623   10600 939023      
57 县城河堤两岸绿化景观改造项目 国有 4.6公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 县城 0 2000 2016-2020   2000 河堤西岸正在建设中 新开工 县公用事业局
58 县城道路综合改造项目 国有 4.1公里路面拓宽、排水、绿化、人行道等改造项目 县城 0 12300 2016-2010   123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县公用事业局
59 陆河县商贸广场 国有 7.9万㎡商住房及配套设施 县城 11 25323 2015-2017 2000 23323 已完成项目备案 续建 房地产公司
60 螺河半岛商住小区 民营 9万㎡商住房及配套设施 县城 82 27000 2015-2018 3000 24000 已备案 续建 半岛公司
61 东环商贸开发项目 国有 5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150 30000 2016-2020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
62 城镇棚户区改造 国有 棚户区改造250套 县城及各镇   4000 2016-202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相关单位
63 东坑片区开发项目 国有 17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东坑 25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
64 泰裕广场房地产 民营 2幢52679㎡商品房 县城 20 18000 2015-2016 5000 13000 正在紧张建设 续建 泰源伟业
65 陆河县星级宾馆项目 民营 6万㎡宾馆设施 河田 水唇 90 15000 2015-2017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66 陆河县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 PPP 250公顷建设商务办公楼、购物中心、配置学校医疗机构、文娱康乐等公共设施,集现代服务业、居住休闲等城市综合体功能 河口 3500 300000 2016-2020   30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
67 陆河县中城能源燃气站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新田 45 3000 2016-2017   3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68 陆河大道南段扩建工程 国有 1.8Km路基路面 县城 270 15000 2016-2020   15000 规划编制中 新开工 河田镇
69 陆河县城东新区扩容提质工程及地下管网建设项目 国有 朝阳路东扩7km²新区开发及10万㎡地下管网 水唇、河田 800 210000 2016-2020   210000 规划编制中 新开工 水唇、河田镇
70 水唇镇三旧改造项目 国有 17564.08㎡ 水唇 0 40000 2016-2020   4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1 水唇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国有 12万㎡ 水唇 0 15000 2016-2020   1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2 汇龙豪庭商住房开发 民营 58870㎡住房建设 河田 0 13000 2016-2017   13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
73 陆河县城西宜居生态园建设 国有 6K㎡绿化造林及道路基础设施 河田  1500 200000 2011-2020 600 199400 前期工作 续建 河田镇
  五、旅游(9)         183900   8000 175900      
74 陆河县新田温泉度假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民营 10万㎡旅游设施及配套 新田 400 50000 2016-2020   5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
75 上护五洲金龙温泉度假村项目 民营 10万㎡旅游设施及配套 上护 800 50000 2009-2018   50000 已征地 新开工 上护镇
76 陆河县昶宏温泉山庄项目 民营 1K㎡旅游设施建设 水唇 200 22000 2014-2020 8000 14000 已完成部分建筑 续建 昶宏实业
77 陆河县观天嶂生态旅游及水源保护建设项目 民营 10K㎡旅游设施建设及榕江水源头保护建设 水唇 70 15000 2016-2020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8 陆河县南万緑色旅游长廊 国有 30K㎡旅游设施建设  南万 50 15000 2015-2020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79 陆河县东坑共光梅园建设 国有  扩宽进出园区道路,区域内栈道 东坑 200 5500 2016-2020   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
80 自驾车露营地 国有 基础设施及汽车营地库房 新田 200 10000 2016-2020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省旅游控股集团
81 黄金坑御水湾温泉度假村改造升级 民营 8000㎡旅业住宿及配套设施 河田 20 13000 2016-2019   13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82 水唇镇罗洞世外梅园项目 国有  扩宽进出园区道路,区域内栈道 水唇 200 3400 2016-2017   34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六、城建环保(8 )         174390   7100 169290      
83 乡镇污水处理厂(6个) 国有 6*2万吨/日处理污水设施 县域 180 27000 2016-2020   27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相关镇
84 县城污水处理管网 国有  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管网约30㎞及配套设施 县城   6000 2016-2020 200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
85 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国有 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假设 全县 359 80000 2016-2017 2000 8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环保局
86 县城镇供水二期工程 国有   县城 20 10500 2016-2020   10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水公司
87 县城自来水供水备用水源项目 国有 12公里引水管道 南万 0 6000 2017-2020   6000 筹备规划 新开工 供水公司
88 县城老城区改造工程 国有 15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
89 陆河县河口、螺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 国有 4.5万吨/日处理 2镇 60 10958 2015-2017 2500 8458 正在开工建设 续建 河口、螺溪镇
90 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国有 8个镇生活垃圾收集屋、垃圾桶、转运场地 8镇 50 1932 2015-2017 600 1332 已完成部分乡镇 续建  住建局
91 县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国有 环东路、河东村、北环路、岳溪村生活垃圾中转站 县城 15 6000 2016-2020   6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用事业局
92 榕江水源地综合治理和保护 国有 榕江水系25公里河道清淤 东坑、水唇  0 6000 2016-2020   6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水唇镇
  七、社会事业(17)         183175   24100 159075      
93 陆河县职校建设工程 国有 1、教学楼两栋
2、学生宿舍两栋
3、教师宿舍一栋
4、400米跑道运动场
5、职校路、校园配套设施
河田 200 8000 2014-2019 3500 4500 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 续建 职校
94 陆河县文体综合馆 国有 13232㎡场馆 河田 50 8500 2014-2017 4000 4500 已完成主体,进入室内外装修 续建 文体局
95 陆河县城文体中心公园 国有 3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2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文广新局
96 陆河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国有 2.7万㎡综合楼及配套设施 河田 0 8260 2014-2020 5600 2660 已完成三层主体 续建  县人民医院
97 陆河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民营 3万㎡养老配套设施 河田 100 20000 2016-2020   2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民政局
98 陆河县革命先烈纪念园 国有 13.5公顷革命烈士纪念设施 新田 50 6000 2015-2017 1000 5000 已完成墓碑安葬 续建 民政局
99 新田文体广场 国有 6万㎡基础设施馆房 新田 10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100 陆河县殡仪设施建设 国有 5000㎡悼念厅及配套设施 河田 30 2000 2016-2020   2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民政局
101 陆河县新农村建设项目 国有 8镇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8镇 200 30000 2015-2020 10000 20000 正在建设 续建  住建局、农业局
102 东北师范大学(陆河)附属学校 民营 规划校园面积20万平方米 河口 300 50000 2016-2020   50000   新开工 教育局
103 陆河县一洲幼儿园扩建工程 国有 一幢四层5676平方米幼儿教育设施 河田 3 1150 2016-2018   115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妇联
104 陆河县人民医院新河工业园区分院建设工程 国有 扩建一幢30900㎡技术业务用房 河口 0 7725 2016-2020   7725 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人民医院
105 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 国有 4802㎡教学设施 河田 23 1480 2016-2017   1480 已审批 新开工 教育局
106 陆河县档案馆 国有 2600㎡ 县城   1200 2017-2020   12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档案局
107 陆河县人防基本指挥所 国有 2300㎡人防基本指挥所 县城 6 1860 2016-2018   1860 征地工作 征地前期工作 人防办
108 城东新区中心小学 民营 规划校园面积4万㎡ 水唇 150 10000 2016-2020   1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109 “平安陆河”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工程 国有 200个一类探头,2000个二类探头 全县 0 2000 2016-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程 升级改造 公安局
  八、林业(3)         12500     12500      
110 陆河县水源涵养林建设及林分改造 国有 6万亩涵养林种植及林分改造 8镇 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林业局
111 陆河县宜林荒山造林 国有 全县宜林荒山 8镇 0 2500 2016-2020   25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林业局
112 陆河县南万红椎林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国有 2200公顷红椎林种质资源保护和整体建设 保护区内 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红椎林保护区
  九、水利(6)         27247   2500 24747      
113 陆河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国有 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90%以上 全县 0 7850 2015-2018 2500 5350 已开工 续建 建管中心
114 陆河县吉龙水闸加固改造 国有 闸门、堤围及配套设施 水唇 0 1297 2016-2017   1297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水唇镇
115 陆河县樟河水闸改造 国有 闸门、堤围及配套设施 上护 0 1060 2016-2017   1060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上护镇
116 水唇榕江堤围防护建设工程 国有 对榕江(水唇段)全段堤围进行防护 水唇 0 8000 2015-2018   8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117 榕江一级支流(新丰水)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国有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114.20h㎡ 水唇 0 1040 2015-2018   1040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水唇镇
118 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和保护 国有 南告水库集雨面积152km² 南万 500 8000 2016-2020   8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南万镇
  十、农业(2 )         32560     32560      
119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国有 16000亩 全县 0 2560 2016-2020   2560   新开工 农业局、国土局
120 重信灵芝种植扩建 民营 扩大种植820亩 水唇 820 30000 2016-2020   30000   新开工 水唇镇
  十一、报国家重大事项(1)                      
121 陆河县申报国家生态功能区   覆盖全县生态建设             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受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www.365828.com

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07-18

 

目 录

序 言

第一章 实现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2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2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8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1

第四节 空间发展战略 18

第二章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互联互通 22

第一节 加快建设外联内通的区域交通网络 22

第二节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能力 23

第三章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25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态型特色工业 25

第二节 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27

第三节 塑造“生态+”旅游品牌 30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32

第五节 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34

第六节 加快创新创业发展 35

第四章 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构筑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 37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新县城 37

第二节 建设特色宜居城乡 38

第三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40

第五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夯实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43

第一节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43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45

第三节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46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 48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49

第一节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49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 51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3

第四节 建设教育强县 58

第五节 推进卫生创强 60

第六节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62

第七节 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64

第八节 推进依法治县 65

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融珠发展新格局 67

第一节 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 67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68

第三节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70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73

第一节 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73

第二节 加强载体支撑 73

第三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74

序 言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陆河县委关于制定陆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十三五”时期陆河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未来五年陆河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章 实现振兴发展的新阶段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陆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为陆河振兴发展开创新局面。

第一节 “十二五”时期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陆河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县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紧围绕“生态发展保障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崛起新山城”定位要求,按照“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战略,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陆河“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发展不断提速。201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亿元,年均增长9.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0元,年均增长9.8%;农业总产值17.45亿元,年均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目标,年均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19.72亿元,年均增长23.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5.4%;年均增长24.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3亿元,年均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4亿元,年均增长10.3%;外贸出口总值实现翻一番目标,年均增长21.1%,五年累计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总额4724万美元,五年出口总额17464万美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6%。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潮惠高速东段建成通车,实现省下达的“县县通高速”目标。全县四级以上公路总里程达到156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158公里,县域主干道网络基本形成。大力发展长短途和农村旅客运输,道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4372万人,货物运输量3732万吨,全县行政村班车通达率100%。县城污水收集管网、螺河防洪堤围、改河带状公园工程稳步推进,县城配套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投入使用,全县8个镇生活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农村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投资1.2亿元,获得“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21.8:29.4:48.8调整为2015年的21.1:19.6:59.3。基地农业不断壮大,被评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县”,“陆河木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重信公司获得“国家核准灵芝健字号证书”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园区工业快速发展,新河工业园被纳入省产业集聚区管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陆河首创企业竣工投产,总投资百亿元的比亚迪等项目动工建设,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增至22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亿元以上。农村电子商务逐步发展,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顺利推进,县级服务中心和21家村淘服务站建成投入运营。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投入,2015研究与开发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提高至0.52%。生态旅游蓬勃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县接待旅游总人数约202万人次,比期初增长270%;旅游总收入近6亿元,比期初增长280%。

——城镇扩容提质成效明显。编修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2013-2030年),提升中心城区土地综合利用,优化民生项目配置,调整产业发展布局,突出县城综合服务中心地位。城东新区、岳溪生态博览园、改河带状公园工程初见成效,中心城商住项目、润达花园、螺河湾等重大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县城城市品位。建成县城供水管网65公里,排水管网49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8平方公里增加到10平方公里。河口“全国重点镇”规划建设进程加快,“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列入2015年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积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立足发展实际和生态优势,注重生态功能定位,以 “圈轴联动”的空间开发模式,明确全县功能区布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二五”期间,水唇镇列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被列为省重点项目并全面启动,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项目加快推进,全县成功创建4个省级生态示范镇、8个生态示范村。实施“百村百园”工程,全县127个村(居)委全部建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堆放点,并建成了83个生态小公园。至“十二五”期末,单位GDP能耗基本完成市下达任务,污染源100%达标排放,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保持在73%以上,全县自然保护区面积共8641公顷,森林公园面积共7800公顷,县城建成区绿化率35.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1%,全县、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98%,被确定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试点县”。红锥林生态公园入选“汕尾八景”之一。

——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底线民生保障政策有效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全部达到省定标准。教育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8个镇“教育强镇”的督导验收,教育创强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教育园区建设五年来共投入4.6亿元,县职校实训楼、艺术楼、教学楼完工投入使用,党校、电大完成综合楼建设。文体设施不断完善,集“五馆”于一体的县文体综合馆完成基础工程建设,全县8个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三配套建设不断完善。2015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45元。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8元,五年平均增长11.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6亿元,五年平均增长15.4%。

——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5年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4亿元,实施村级集体帮扶项目1146个,贫困户帮扶项目13471个,53个贫困村4785户26442名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两不具备”村庄整村搬迁和水库移民工作有序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任务顺利完成。底线民生有效保障,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供养全面提标。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完成住房改造任务3095户;新建了一批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子女838人次就读大中专和高中;加快了产业扶贫步伐,发展了主导产业3.55万亩;推广了智力扶贫,选送免费技工和扶贫勤工俭学贫困生837名,开展了农村种养实用技术和短期专项技能等培训。

——平安陆河建设成效显著。通过强化禁毒缉枪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加强排查管控、宣传教育、落实奖惩和专项打防等措施,大力推进全县禁毒缉枪工作,每年都提前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禁毒两项指标任务,5年来共捣毁制毒窝点8个,破获毒品案件149宗,收缴非法枪支118支,有效打击了毒品、非法枪支等违法犯罪活动。

——机制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县政务服务中心、8个镇便民服务中心和69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建成投入使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基层治理运行机制基本形成。在全市率先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发证和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全面铺开,8个镇“三资”交易平台建成投入使用。农村普惠金融试点、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和公务用车等各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

陆河县“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

2010年

“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二五”实现情况

2015年

年均

增长率

2015年

年均增长率

1.地区生产总值(当年价)

亿元

32.11

65.72

16

48.8

9.9

  第一产业

亿元

6.88

- 

-

10.3

4.5

  第二产业

亿元

9.39

-

-

9.5 

12.9 

  第三产业

亿元

15.83

-

-

29.0 

10.1 

2.农业产值

亿元

11.51

16.27

6

17.5

4.2

3.工业总产值

亿元

17.59

47.47

20

28.6

17.7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亿元

7.02

31

35

18.0

25

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1.62

49300

25

2.64

10.3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亿元

21.76

55.98

20

19.72

23.9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0.57

49.68

18

31.73

12.3

7.外贸出口总额

万美元

1137

2020

11

4856

18.2

8.外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438

675

12

42

-37.4

9.单位 GDP能耗

吨标煤/万元

0.454

-

-

0.278

-

10.符合政策生育率

%

96.47

98

0.02

93.97

-

11.人口自然增长率

6.48

6

-0.04

6.43

-

12.初中毕业生升学率

%

96

100

0.8

98.58

0.52

1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84.9

90

1

87.73

0.57

14.城镇失业率

%

3

-

-

2.38

-0.02

15.农民人均收入

6070

8788

8

9118

8.4

16.基本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

%

63

72

递增1

80

11

17.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

39

44

递增1

100

-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

100

100

-

100

-

19.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

%

70.98

83

2.5

82.7

2.35

20.农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

%

80

90

2

-

-

21.森林覆盖率

%

67

69.3

0.45

73.27

1.25

22.耕地保有量

万亩

16.2212

15.4965

18.7725

2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65

365

-

365

-

24.污染物排放#SO2排放总量

580

600

0.6

600

0.6

  #COD排放总量

7300

6400

-2.5

6400

-2.5

25.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平方米

10.4

15.5

1

 

 

26.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

75

90

3

81

1.2 

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60

75

3

98 

— 

第二节 发展机遇与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县将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际经济处于深度转型期和调整期,国内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广东省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最后冲刺,汕尾市加快全面融珠发展步伐,随着厦深铁路、潮惠高速公路的开通和新河产业集聚区的启动建设,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带来高速发展机遇,在上述背景下陆河县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创新思路,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努力开创陆河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

一、发展新机遇

 

——国家和省政策提供发展支持。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整体部署下,通过利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陆河可以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补偿方式,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在产业、人才、园区等方面的合作,探索一条山区城乡跨越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同时,随着党中央对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与脱贫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陆河县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国家给予革命老区的税收优惠、投资和重大项目支持,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建设。

——交通改善拓展发展空间。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指引下,随着潮惠高速、天汕高速的建设与通车,陆河县将一改过去“交通盲点”的区位劣势,成为联通珠三角与粤东地区、汕尾新港出海口与粤东北乃至江西地区的“十字枢纽”。有利于陆河县更好地承接珠三角的辐射带动和产业转移,提供生态休闲旅游、绿色健康产品等反向服务;同时依托汕尾新港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在特色生态产品的种植、加工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地区发展空间。

——全面融珠为发展提供新动力。广东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汕尾全面融入珠三角,参与“深莞惠+汕尾、河源”新型都市圈建设。陆河县贯彻实施全面融珠战略,以新河工业园为重要合作平台,创新与深圳合作发展模式,依托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建材等“重磅级”项目落地投产,促进陆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绿色工业产品,进一步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乃至“一带一路”战略中。

——扩容提质建设营造良好环境。随着河口镇“全国重点镇”、河口镇扩容提质、教育园区等重要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水唇、东坑两镇加快融入县城发展步伐加快,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建设有利于拓展城乡发展空间,加快县域金融、文化、医疗、教育等综合服务集聚,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客家风貌与城镇建设相结合,改善地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贤投资的发展环境。

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相对于全省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第一产业比重较高,整体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高层次科技人才缺乏,研发平台建设滞后。

——城乡设施建设滞后。电力设施、供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村镇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环境监管和污染防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社会事业发展缓慢。随着陆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就业结构性矛盾越发突出,技术性失业矛盾增加,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资关系的认定和处理日益复杂,社保制度还不健全,现阶段的社保管理服务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文体设施欠账较多,与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矛盾突出,卫生医疗技术落后,较高层次医技人才严重缺少。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现有规章制度未能适应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在招商引资、征地拆迁、人才引进等方面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

——发展资金保障不足。财源税源结构单一且缺乏持续稳定税源,民生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车和工资改革等刚性支出日益增多,进一步影响征地拆迁、用地供需和重大项目建设进程。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实现陆河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突破,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建设全面加快,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县达到更高层次,与省同步实现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国家和省关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战略要求,落实省委省政府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汕尾市推进全面融珠的部署,以“一县两园四特色”为统领,紧紧围绕“生态发展保障区、特色产业集聚区、绿色崛起新山城”发展要求,按照“园区工业、基地农业、生态旅游、美丽城乡、活力陆河”的发展思路,实施县域“一轴三圈”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和特色城乡”建设,着力打造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陆河加快振兴发展、绿色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理念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全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加快振兴发展,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改革创新。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创新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着力引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培育创新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实现创新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走出具有陆河特色的统筹推进、互为支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陆河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红线”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重节能减排,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积极推进绿色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有机统一。

——坚持扩大开放。主动落实“融珠”战略,充分利用深莞惠经济圈平台,对接深化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机制,主动接受珠三角辐射带动,对标学习珠三角先进理念、办事效率和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区域协作,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坚持公平共享。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广大人民更加公平地共享发展改革的成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三、主要目标

 

综合考虑陆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和实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可能性,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到2020年,GDP总量达128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人均GDP超过30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年均增长9.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70亿元,年均增长3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6亿元以上,对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区域战略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综合客货运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加快完善各镇防灾减灾、供水供电、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抓好河口、螺溪、水唇、新田污水处理厂、水唇110KV输变电站、新田35KV输变电站、城镇供水二期工程项目建设。

——产业创新发展取得突破。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推动旅游业迈向中高端化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活跃,基本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绿色化、生态型产业体系。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6.2:50.2。新河工业园实现总产值300亿元以上。区域创新活力明显增强,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城乡协调格局全面优化。特色城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宜居社区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形成区域交通一体、产城互动、生态共建、民生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到2020年,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一批优美乡镇、生态社区和美丽乡村等生态示范工程,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县城建成区绿化率36%以上;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5%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8%以上,城区居住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50%以上;单位GDP能耗降低3.48%以上,污染源100%达标排放,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普及率95%以上,生态文明县建设群众满意度95%以上,群众幸福指数达95。

——民生事业建设进程加快。坚持优先保障民生投入,全力做好社会民生工作,使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三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2.8%,就业率达90%以上,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5%,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进一步推进教育创强,实现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目标,至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加快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扶贫“双到”工作取得基本成效,确保2018年我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善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陆河”建设。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全面落实融珠发展战略,深化对内对外交流合作,加快与深圳坪山新区共建新河工业园,为乡贤回乡创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同时实现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着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突出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放宽投资准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执行力为目标的司法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向市场、社会、基层放权,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努力使基层治理、农综改革、土地确权等方面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推动“改革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

陆河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属性

一、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48.88

128

16

预期性

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

17000

35000

15

预期性

3

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

 

12

预期性

4

城镇

化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2.49

53.8

预期性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44.7

45.8

约束性

5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19

25

预期性

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3

102.3

预期性

二、创新驱动

7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

0.52

1.0

预期性

8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0.2

0.43

16.5

预期性

9

科技进步贡献率(%)

46

51

预期性

10

技术自给率(%)

55

60

预期性

11

互联网普及率(%)

54.5

60

预期性

1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

15

30

预期性

三、民生福祉

13

常住人口(万人)

28.82

29.55

0.5

预期性

14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3045

20536

9.5

预期性

15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0.5

约束性

16

教育发展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预期性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7.73

92

九年义务教育辍学率(%)

1

约束性

1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2628

12000

35.5

预期性

18

农村相对贫困人口脱贫(万人)

0.7307

1.9437

约束性

19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80

95

18.7

约束性

20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4.98

5.3784

2

约束性

21

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

13.8

14.49

1

约束性

22

城镇安居工程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套)

250

约束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套)

106

约束性

23

人均预期寿命(岁)

76

预期性

四、生态文明

24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万亩)

 

 

 

约束性

25

万元GDP用水量下降(%)

 

 

 

约束性

26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7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8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29

森林

发展

森林覆盖率(%)

73.27

75

0.35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306.03

400

6.2

预期性

30

空气

质量

城市细颗粒物(PM2.5)浓度下降(%)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

100

100%

约束性

31

地表水质量

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100

100

约束性

劣Ⅴ类水体比例(%)

32

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81

85

1.2

预期性

33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8

99

预期性

3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

化学需氧量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约束性

二氧化硫

氨氮

氮氧化物

第四节 空间发展战略

 

依据不同城镇的特色以及功能,强化城镇之间的互动联系,促进形成由点带面的城镇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资源配置,加快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一、打造“一轴三圈”县域发展新格局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带动轴。依托潮惠高速沿线打造南北向发展轴线,吸引发展资源向沿线地区集聚发展。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现代服务枢纽建设,依托新河工业园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北部特色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链延伸,构筑中、南、北三大特色发展圈,全面提高地区生态农业、绿色产业和综合服务业服务能力。

——做精做优中部服务发展圈。以县城扩容提质为抓手,提升县城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的集聚能力,加快河田镇“三旧改造”,辐射带动水唇、东坑两镇发展。完善文教卫体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区域公共服务枢纽。发展商住、物流、金融、商务、教育培训等现代服务业与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大力推进城东新区、教育园区、水唇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建设、水唇农业科技园等重要平台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县城城市化水平达到65%,县城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5万人以上,建成各项功能基本完善的宜居宜业新型城市。

——做大做强南部产业发展圈。借力河口“全国重点镇”的政策红利以及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对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快与深圳坪山共建新河工业园。围绕新能源汽车、建筑装饰新材料、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为核心,完善园区产业链布局;完善科技研发、商贸物流、休闲旅游等生产型和生活性服务布局,加快园区快递物流园、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河口特色小城镇等配套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实现生产总值超过100亿规模,河口、新田两镇中心区和工业园区总人口规模达到8万人,区域总人口规模达到14万人,打造成为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集工业化、城镇化、商贸旅游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新城。

——做特做美北部生态发展圈。以螺溪镇为服务中心镇,联动南万镇、上护镇共同发展。以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加快上护香蕉和火龙果、南万中药材等特色生态农业从种植向精深加工、休闲观光体验服务延伸。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加强护林造林与水源保护工作;整合螺溪白水寨、书村李花、上护温泉、新田激石溪革命先烈园、南万绿色生态旅游长廊、南万红椎林自然保护区、南告水库、神象山等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建设螺溪、南万北部生态绿色旅游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养生服务。大力推进完善螺溪新农村省级示范片区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螺河水质保持在二类以上水质标准。

陆河县“十三五”空间发展格局图

二、强化发展空间分区管治。

 

以划定政策分区为核心,科学确定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格局,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进行综合调控,以利于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发展格局。

——科学建设城镇发展区。健全完善县城功能和规划,主导陆河县城向东发展,拓宽优化县城空间。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采取点式发展的新型城镇建设战略,加强各镇区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探索立体式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针对山地高差较大且山体连绵的区块,采用台地式开发,为工业园拓展用地空间提供保障;对坡度相对不大且有一定连续性的地形,采用缓坡式开发,重点促进丘陵山区乡村城镇化。

——合理引导农业发展区。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实施耕地质量分级,推进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在不影响主体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非农产业。通过规划分区保证耕地用途,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规模化和产业化。加强农田与乡村生态保护,加快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

——优先保护生态发展区。以提升生态涵养功能为核心,强化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在保护和发挥林业功能、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推动城乡公用设施和服务向生态涵养发展区延伸,促进特色生态社区建设发展。

——提前控制储备发展区。整合陆河现有低效山坡地和荒地,推进存量低效地块复垦复绿和土地整理,盘活低效土地。积极开展土储工作,预留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近期参照生态发展区和乡村发展区控制,中远期根据城市空间拓展需求转化为城市发展区。

   第二章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互联互通

 

 

建设连通区域的交通战略通道,全面融入区域高速公路网,加强与汕尾新港和粤东北地区的交通联系,构建高效便捷的城乡交通运输体系,为地方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支撑服务。

专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工程

高快速公路工程:潮惠高速、兴汕高速、樟河及新河工业园高速出口建设工程、陆河-陆丰站快速路新建工程、S240快速路改建。

区域公路工程:县道X092、X133、X123、X140、X004线升级建设工程、麦湖至普宁园明公路新建工程、新田联安至陆丰大安公路新建工程。

综合客货运枢纽工程:陆河县粤运汽车综合枢纽客运站、陆河县新河工业园客运站、新河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陆河城东汽车客运站。

城乡公路工程:陆河县村镇公路、陆河县城至水唇镇公路新建工程、共光至丰田公路新建工程、各上线公路新建工程、河口昂塘麦湖公路新建工程、高(丰)庆(和)公路新建工程、水唇至螺溪公路新建工程、田嶂公路续建工程、河西公路续建工程、河东至森林公园公路新建工程、东坑至水唇红星公路新建工程、东坑石塔至河口西湖公路新建工程、东坑大路至上护樟河公路新建工程、南万深度至罗庚坝公路新建工程、南万万全至螺溪公路新建工程、河口西湖至东坑大溪公路新建工程、陆河大道延伸工程、河西公路规划项目、屯米公路改造扩建工程。

城乡公共交通工程:农村客运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项目、村镇充电桩建设工程。

第一节 加快建设外联内通的区域交通网络

 

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交通大建设、大发展,加快现代综合客货运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一、建设区域高快速公路,加快融入珠三角

 

确保潮惠高速2016年全线通车,加快融入珠三角、接驳汕潮揭步伐,实现3小时可达广州、2小时可达深圳;加快建设兴汕高速陆河段,打通连接汕尾新港、服务梅州乃至江西地区的区域高速疏港通道。规划建设河口-陆丰站快速路,实现与厦深高铁陆丰站的接驳,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人流保障。完善樟河、新河工业园高速出口及其与县城连接线建设扩建改造升级。加快省道S335升级为国道,加快S240线路改造升级为一级公路。升级现有X092、X133等县道,加快推进揭紫公路等公路建设,缩短与周边市县的空间距离。

二、构建城乡客货运枢纽体系

 

依托潮惠高速出入口,优化快递物流枢纽布局,规划建设新河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为物流服务业提供保障。加快完善汽车客运站布局,规划建设陆河县综合枢纽客运站、陆河城东汽车客运站,满足长途客运和县内农村客运车辆的发展需求。

第二节 提升城乡交通运输能力

 

着力完善城乡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客运体系建设,推进县城交通设施完善升级,构建服务便捷、绿色高效、安全和谐的城乡交通服务格局。

一、优化镇村公路布局

 

大力推进相邻镇公路贯通,打通各镇交通节点。着重升级水唇、东坑、河口、新田等镇的重要旅游景区公路,改善因季节性旅游导致的交通拥堵状况。完善城乡公路安全标识系统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完成116.8公里镇村公路新建及改造工程。

二、完善农村客运体系建设

 

加快县城、工业园区公交枢纽及各镇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加密农村客运班次,规划新开客运线路5条。依托比亚迪发展新能源公交,规划建设镇村充电桩,完善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争取至2017年底,实现10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投入使用。

三、完善县城道路建设

 

大力实施“畅通工程”,加强县城主次干道、街巷道路的全面维修和维护。重点抓好县城朝阳路路面改造工程建设,打通人民北路连接北环路末端节点,加快陆河大道延伸段开通建设,打通城中村的断头路、瓶颈路,改善城市“微循环”。加大县城公路主次干道亮化、绿化、美化建设力度,实现县城12米以上道路路灯安装、绿化全覆盖。逐步推进城乡盲道系统建设。

四、加强城乡交通管理

 

加强公路日常巡查,加大交通运输违规经营行为的查处力度和道路运输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切实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


 

第三章 构建特色产业体系,迈出创新发展新步伐

 

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在保护陆河青山绿水的前提下,落实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力发展园区工业,不断壮大基地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结合“互联网+”,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绿色产业基地,推动陆河加快振兴发展。

专栏:“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园区工业:汕尾比亚迪汽车零部件制造生产项目、陆河建筑装饰产业园、太空智能椅生产项目、富正电子器材生产项目、金鲵湾珠宝首饰加工项目、伟泰装饰材料城、维业金属构件设计加工项目、安星建材产业项目、富坤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光伏发电项目、河口风电场项目、螺溪风电场项目、新田风电场项目。

基地农业:青梅种植基地、木瓜种植基地、油茶种植基地、灵芝栽培加工基地、木薯种植基地、花卉种植基地、木材生产加工基地、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广东华欣有机肥生产基地、鸿海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金鲵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

生态旅游业:南万绿色旅游长廊、观天嶂生态旅游区、上护温泉镇、水唇温泉镇、黄金坑温泉度假村改造升级、水唇-东坑共光万亩梅园景区、水唇客家美丽小镇项目、县城星级宾馆项目、新田激石溪旅游区、河口对门旅游区、河田—上护—新田—南万—螺溪绿道网、新田自驾车露营地。

现代服务业:工业园区快递物流园项目、水唇镇智慧城、建筑板材及软包装材料产品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项目、上护五洲金龙度假村、陆河县社会养老项目。

互联网+:“信息惠民”工程、智慧景区建设工程、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

第一节 加快发展生态型特色工业

 

发挥后发优势,避免落后产能的集聚,主动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工业园区化”的思路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以新河工业园为核心平台,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一、培育五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新能源汽车产业。充分发挥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引进新能源汽车中试、维修、监测等产业环节。带动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充电设备、驱动电机、整车控制和电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产业集聚发展。

——建筑装饰材料产业。推进陆河建筑装饰产业城建设,采用“园中园”模式,打造新型绿色环保型建筑装饰材料生产加工基地、研发创新基地、交易物流基地。发展一批以天花板、玻璃幕墙、龙骨架等新型环保建筑装饰材料为主的建筑装饰材料加工制造企业,配套发展建筑装饰设计培训、绿色建筑装饰技术研发及博览交易等产业。

——新能源产业。加快推进新田三江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工作,依托河口、新田、螺溪、南万等镇与邻县山脉,开发建设风力发电项目,逐步淘汰小型水电等落后产能。创新土地以及附属建筑的综合利用模式,探索发展立体化、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机械设备及电子器材产业。引进珠三角先进技术,加快发展数控模具和精密铸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设备等。加快电子器材产业集聚,推动电子元器件、数码电子产品等等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可穿戴健康产品。

——珠宝首饰产业。提升珠宝首饰业的研发水平,推动宝石、金银首饰加工等制造业的升级。加快建设陆河县珠宝会展生态园区,形成珠宝展销展贸及交易平台。

二、完善新河工业园配套建设。

 

——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尽快完成园区规划编制用地手续申报等各项任务;全力加快园区水、电、路、治污、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创业中心、金融机构等服务设施。

——完善园区综合服务配套。着力搭建研发、物流、信息、融资、商务、贸易等六大平台。特别是要加快完善建筑板材及软包装产品省级质量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打造辐射带动粤东地区装饰产业材料检测服务,吸引珠三角企业转移进园落户。推进园区投资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基地等配套设施,完善生产性和生活性配套服务功能。

——完善园区政策扶持。争取进入省级产业转移园区的笼子,获得享受省相关扶持政策的待遇;运用于深圳先进理念管理建设园区,建立健全扶持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坪山共建平台、陆河外出企业平台、企业协会平台,落实“点对点,一对一”精准招商。

第二节 做大做强“生态+”特色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业基地为载体,以提供生态有机产品为核心,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育特色品牌,拓展市场销售渠道,打造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生态观光农业基地以及珠三角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到“十三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到14.14亿元。

一、推动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加快优势种植业发展。加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认证规模,建成面向珠三角的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抓好东坑青梅、水唇灵芝、河口油柑、上护火龙果、螺溪毛竹、南万茶叶和中药材何首乌、新田乌盾山茶叶和生宝木瓜、河田铁皮石斛和花卉等十大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建设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区

——推动农产品加工高端化发展。依托灵芝、青梅、何首乌、铁皮石斛等种植基地,积极推进由种植向生态农业产品精深加工和中药材养生保健品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延伸。重点推进灵芝、青梅精深加工和研发试验基地建设,完善集研发、培植、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青梅系列产品和灵芝袍子粉、灵芝保健饮料等健康食品。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依托青梅、木瓜、樱花等生态产品种植基地的建设,结合城区近郊以及交通大道沿线布置农业产业观光园,发展农家生态乐园、采摘果园、观光果园以及园艺博览园等郊区型观光农业项目,打造一批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支持专业合作社、专业户、种养大户、农村转型合作组织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农业。

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生产模式;坚持家庭经济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进社会资本,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拓展和完善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建设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放大陆河青梅和陆河木瓜等产品的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效应,对全县的农产品情况进行全面的核查入库,对照绿色、无公害、有机、名牌产品的标准来种植生产,积极组织产品认证。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组织优秀农业企业和优势农产品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农业博览会。到2020年,增加发展龙头企业5家。其中,省级3家;增加发展专业合作社135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5家,增加发展家庭农场160家。

三、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推广

 

研究推广农业机械化操作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动植物育种、栽培(饲养)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转化推广一批关键适用技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和追溯平台。积极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农业科技示范户培育工程”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工程”等活动。到2020年,重点培育8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大力推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培训人数达到5000人次以上。

第三节 塑造“生态+”旅游品牌

 

创新旅游业发展业态与模式,探索全域景区化的发展模式,形成“花泉林歌,悠然陆河”的特色旅游服务体系。到“十三五”期末,接待旅游人次达到95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9.5%,旅游总收入为2.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8%。

一、创新旅游业发展业态。

 

——发展新型温泉旅游。以陆河县上护温泉度假区、河田御水湾温泉度假区和水唇昶宏温泉度假区为载体,探索“温泉+康复疗养”、“温泉+水上游乐”、“温泉+生态农庄”等模式,推进上护、河田、水唇、新田四个温泉镇的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发展花卉观光旅游。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生态资源,打造“四季花海”。依托东坑共光、水唇罗洞、河口剑门梅花景观,以5A景区标准建设“万亩梅园花道”。进一步完善樱花、茶花、李花基地建设,举办花卉观赏、花卉摄影、花海音乐会、以花聚商引商等活动。

——发展绿水青山休闲旅游。加快南万红椎林、岳溪生态公园、火山嶂森林公园、螺溪白水寨瀑布等景区景点升级改造,建设螺河滨河景观绿廊,完善南天湖景区景观,打造河田—上护—新田—南万—螺溪—河田“百里山花绿道”户外活动线路,加强激石溪5A景区建设,开展长跑、骑行、徒步、溯溪、攀岩等山地运动、野外拓展项目,建成区域知名的户外运动基地;依托观天嶂、尖山寺、神象山等打造山林禅意体验基地。

——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依托河田九厅十八井、河口对门文化广场、水唇古村落、螺溪五星祠、新田激石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南万万亩红椎林母种基地等,结合客家民俗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小镇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大对废弃村庄和河口昂塘古洋楼及水唇莲心湖、墩子寨、石下坝等古村落改造开发力度,提取客家传统建筑元素,引入社会与企业资金,大力发展民宿民居、农家客栈或汽车营地。

二、加强旅游设施建设。

 

强化中心区县城接待能力,推进县城星级宾馆项目建设。突出抓好水唇温泉山庄、上护温泉宾馆和县城星级宾馆建设,加快御水湾温泉度假村、岁宝宾馆的升级改造,鼓励引导家庭旅馆、农家乐建设。完善公共交通和长途客运管理,加强陆河各主要景区至潮惠高速出入口以及汕尾、陆丰高铁站等区域枢纽的交通连接。健全和完善旅游业软硬件基础建设,着力抓好东坑共光梅园、水唇罗洞景区标准化建设,加大旅游景区从业人员培训工作,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旅游产业扶持力度投入。

第四节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强与珠三角、粤东沿海与粤北山区的区域联系,以商贸物流为重点,着力推动特色金融、教育培训等业态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到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1亿元,服务业投资达16亿元。

一、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

 

依托潮惠高速、兴汕高速出入口交通相对便利的条件,在新河工业园规划建设快递物流园区,重点发展以建筑装饰材料、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物流服务业。加快完善专业市场布局,培育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商贸功能区,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和农村集贸市场,配套大型商业设施、农贸市场、专卖店、步行街、连锁经营店,形成多功能一体化的商贸格局。进一步提升岁宝百货、陆河商贸广场等商业品牌,引进知名商贸企业。到2020年,商贸流通业、物流服务业总量达38.4亿元,增加值占全县GDP总量比例30%。

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抓好阿里巴巴“千县万村”电子商务试点县建设,建立健全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依托阿里巴巴电商平台,建成快递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的战略联盟,形成商流、物流、信息流乃至资金流整合联动发展格局配套建设现代快递物流基地、电子商务产业园,加快快递、仓储、网络营销等相关产业配套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县快递乡镇、村网店100%覆盖,达到“乡乡有网店,村村通快递”目标。建设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发展生鲜速递、特产专卖等互联网直销运营模式。鼓励电商企业建立集产品展示、网上下单、售后服务、配送于一体的线下体验店。加强鼓励大学毕业生电商创业培训,支持万民创业、大众创业和农民及青年开办网店。

三、壮大金融业。

 

深入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完善城乡金融点布局,健全农村金融服务站和助农取款点建设。“十三五”期末,实现全县村级金融服务站全覆盖,每个村建成2-3个助农取款点,全县居民均可在家门口办理金融、保险业务。争取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和农村青年创业等的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建立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将灵芝生产、小水电站、木业加工等包装上市。

四、发展职业教育培训业。

 

高标准建设陆河教育园区,积极吸引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科研服务机构进驻,为本地人口就地城镇化创造条件。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化校园。结合比亚迪等重大项目,发展定制式人才培训,重点办好职业教育、外国语教育,培养区域特需人才、技术人才。以职校为平台,加快县建筑装饰学校招生办学进程,加强与企业的产学互动,探索双园教育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特色职业高等教育。

五、培育养生养老服务业。

 

引入珠三角乃至港澳专业养老养生服务经验,建设养老产业园,为留守老人提供文化娱乐、日间照顾、临时抚养等方面的服务。依托山地资源发展“智慧养老”,培育养老信息数据分析、医疗健康护理等服务领域,建设老年病特色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老年健康乐园、老年大学等设施。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依托陆河中医药种植基础和良好生态环境,培育养生保健、康复理疗、药膳食疗等业态。

第五节 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实施“互联网+”,发展共享经济,推动互联网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

一、积极推进工业智能化发展。

 

推进新河工业园智能化建设,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在生产环节中大力推广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产品。适度发展云计算服务、物联网等产业。鼓励企业运用互联网建立O2O客户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网上质量溯源体系。

二、引导互联网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新一代通信网络、全光纤网、WIFI无线网络等建设、应用和升级,尽快实现整个县城以及乡镇中心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运输信息服务平台与定位系统,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促进提升快递物流业的现代化水平。合理发展互联网金融,探索建设互联网金融服务专区。

三、推进互联网+旅游业态发展。

 

开展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推动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鼓励开展以旅游需求为导向的在线旅游创业创新。

四、推动互联网与农业融合。

 

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利用微博、微信等速传媒介推广观光农业园和农副产品。培育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新业态。

第六节 加快创新创业发展

 

促进先进地区创新资源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以创新创业驱动跨越发展。

一、加快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打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新河工业园打造新能源汽车、建筑装饰材料研发创新基地,引导、鼓励建设一批以科技咨询、中介服务、成果转化等为主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鼓励专业镇企业积极申报专业镇创新提升、平台创新服务多元化工程、农产品与食品标准化等计划项目。到2020年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建立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0家以上,力争建立省级工程中心1家。

——营造特色众创空间。整合周边村落生态文化资源,增加商业步行街、酒店旅馆及民宿等设施,以打造休闲目的地的理念建设一批特色小镇综合体。充分利用乡村废旧建筑、特色农舍,打造低成本创客空间,吸引文艺群体落户,打造一批画家村、艺术家园地、设计创意工作室等。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多样化创业培训活动。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重点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家以上;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推进产学研合作,依托具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相关部门,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研究开发新技术;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科研院所(校)之间的技术转移;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科技特派员协议,着力发挥先进科技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的优势作用。

三、加强创新人才引进与培育。

 

大力发展“人才强县”战略,加强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科技中介服务、田间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家人才队伍的建设。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引进;举办系列人才交流活动,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注重本地人才培养,依托县职业技术学校,重点培养与我县产业结构相适应的技术人才,培养建筑装饰行业各类技能人才,充实壮大并擦亮我县“建筑装饰之乡”品牌,到2020年,力争完成本地专业技能大专以上人才培养2500人。

 

第四章 加强城镇扩容提质,构筑特色宜居的城乡环境

 

落实“一轴三圈”发展战略,明确主体功能区域,构建互动协作、县域发展的特色城乡发展格局,加快县城扩容提质建设步伐,构建城乡宜居社区体系,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专栏:“十三五”时期特色宜居城乡建设工程

生态县城建设:陆河县商贸广场、螺河半岛商住小区、陆河县城西宜居生态区项目、岳溪生态博览园、陆河县泰安商贸大厦、陆河县文体中心公园、陆河县星级宾馆项目、陆河大道延伸工程、陆河县城东新区建设工程、东坑片区开发项目。

电力工程:水唇110KV输变电站;新田35KV输变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

水利工程:自来水村村通、吉龙水闸加固改造、樟河水闸改造、新田河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和保护、县城镇供水二期工程。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新县城

 

以“一河两岸”、陆河大道、北环路、东环路等重点片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完善“一心一轴一环一带”的城市框架,全面推进县城扩容提质。

一、打造“一河两岸”特色片区。

 

加快推进螺河湾、螺河半岛等项目建设完工,规划建设螺河亲水公园,完善各项市政设施配套,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螺河东岸宜居环境。依托岳溪生态博览园和螺河生态环境,借鉴梅州“客天下”的开发经营模式,规划建设融合民俗文化、生态观光、休闲体验的螺河西岸“客家小镇”,打造“美丽陆河”新名片。

二、加快建设陆河大道商贸中心区。

 

扎实推进陆河大道延伸段的征地拆迁工作。以陆河大道延伸段建设为契机,推进县城商住服务设施往南拓展,加快建设陆河商贸广场、县文体中心公园、改河带状公园和县电力调度中心等项目,同时完善建设路的拆迁工作,打通建设路与陆河大道连接的梗阻,进一步繁荣县城商贸中心区。

三、推进完善北环路片区建设。

 

以教育园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完善“一园五校五馆”建设,打造县域文化教育服务中心。加快金鲵湾生态园项目建设,发展集铁皮石斛种植加工、珠宝首饰加工为主的生态园产业。推进河东小区征地拆迁工作,加快扩大河东桥与北环路、潮惠高速出口连接线公路建设步伐,整体推进县城东片扩容提质,加快水唇镇融入城东新区发展步伐,推进国防教育训练基地、人防基本指挥所、县武警中队看守所迁建、有机肥料基地等项目建设。

四、高标准规划建设东环路片区。

 

争取启动碧桂园等大型房地产商住项目及相关配套建设,加快建设东环南(广田)扩容提质项目、陆河县老年人养护院等项目,带动东环路片区开发建设。推进与东坑镇联动发展,增强县城服务能力,带动东坑镇旅游业发展。

第二节 建设特色宜居城乡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引导城乡交通网络、生态网络、公共服务网络向村镇地区延伸,建设富有活力、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的城乡宜居社区。

一、建设城乡宜居社区。

 

依托陆河县“山、水、田、林、城”的空间格局特色,推进产业、生态和城乡三者融合发展,建立具有山区特色的城乡宜居社区体系,依托特色产业升级,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营造富有活力的城镇社区。提升县城老城区和重点城镇社区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河口镇扩容提质和水唇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和陆河公园、改河公园等绿色开敞空间,建设集商业休闲、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以螺河湾、螺河半岛等为重点,培育生活舒适、服务便利的城镇生活社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向乡村地区延伸。依托城镇服务业升级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增强城镇吸纳就业能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

——建设产城融合的产业社区。依托潮惠高速公路出口,完善新河工业园周边的快递物流设施建设,引导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集聚,完善园区内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重点建设河口生态宜居示范片、快递物流园区等职住平衡的产业社区。推进园区或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免费推荐就业服务,就近实现城镇化,促进工业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

——建设生态宜居的农业社区。加快推进螺溪镇新农村示范片区建设,同时在榕江水源保护地东坑镇、水唇镇选址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连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引导发展资源向乡村地区流动。依托特色生态农业基地,进一步拓展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村电商、旅游休闲等服务业,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拓宽农民收入渠道,依托农业现代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提高城乡管理水平。

 

抓好县城市容市貌整治,加强城市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筑和乱搭乱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行为。持续抓好全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农村垃圾全部转运,集中处理,对垃圾进河道的镇、村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加快环境卫生宣传力度,提高全民清洁家园、爱护环境的自觉意识。

第三节 完善城乡基础设施

 

建立安全高效、覆盖城乡全域的基础设施网络,以绿色环保为导向加快建立清洁能源体系,以完善水利基础设施和海绵城市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完善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一、建立清洁能源体系。

 

增强能源供应能力,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实施电气化和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大力发展抽水蓄能、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利用畜禽粪便发展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推进能源输配网络建设,推进水唇镇110千伏、新田35KV千伏输变电站建设,优化电网结构;探索智能电网建设,推广智能调度、配电自动化等技术;进一步完善县城管道燃气建设;加快全县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合理布局一批充电桩。到2020年,完成1座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和2座35千伏变电站扩容建设,新增装机14820千瓦,新增发电量5698万千瓦时,风电、太阳能的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0万千瓦时、50万千瓦时。

二、完善水利保障体系建设。

 

提高城乡水利防洪能力,强化山洪灾害防治,加强重要水库监测预警能力,全面开展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主要江河防洪体系建设,推进城乡防洪治涝工程建设;实施各镇区堤围扩建和加固达标工程。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水优先,合理布局引调水工程,积极开发备用水库水源;落实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快机电灌排体系建设;推进整县小农水工程建设;推进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加快完善自来水供水改扩建项目,建立多水源、优水质的供水网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立生态化城市排水体系,推广低影响开发模式;依托现状水系构建排水、慢行交通、生态景观有机融合的多功能海绵体,加快人行道、露天广场、露天停车场及非重载路面等透水铺装改造。到2020年,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2,节水灌溉面积13.07千公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城市防洪工程达标率100%。

三、建立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提高突发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陆河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系统,整合应急公安、三防、林业、气象、国土等有关部门的视频监控系统,形成互联互通的应急指挥系统、平台,推进各镇应急管理综合服务站建设,提升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水平,规划各镇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三防应急服务体系,巩固完善人防系统,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优化消防站布局,继续完善全县基础消防设施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扎实做好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五章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夯实青山绿水的生态环境

 

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总体目标,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加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和资源节约利用,大幅提高陆河生态文明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栏:“十三五”时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创建工程

生态工程:南万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火山峰森林公园、回龙寺自然保护区、观天嶂自然保护区、花鳗鲡自然保护区、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罗洞-共光-石塔-剑门梅园、樱花主题公园、螺河与改河滨江绿道、环城绿道。

资源节约及低碳发展工程: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县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工程。

环境保护工程: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整治与保护、榕江河水源地整治与保护、螺河陆河段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陆河县水源涵养林建设及林分改造、陆河县宜林荒山造林工程、县城污水管网扩建延伸工程、新河工业园污水处理建设项目、全县8个镇污水处理建设项目、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第一节 加快推进生态建设

 

深入贯彻《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以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基本途径,以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构建陆河山环水绕的生态城市格局,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一、推进山林生态屏障建设。

 

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环城林带建设等工程,加强以莲花山脉为主的山地森林资源的整体联结、质量提升和功能优化,构建陆河北部森林生态屏障。加快生态造林步伐,大力实施碳汇造林项目、森林进城围城工程、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等生态工程建设。完成中幼林抚育,推进生态林地建设,着力抓好森林资源管护,健全完善镇、村、组三级山林管护网络。继续推进省级“生态示范镇(村)”和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活动。到2020年,实现荒山造林面积3万亩,低效林改造面积6万亩,中幼林抚育面积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森林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00万立方米以上,建设自然保护区5处、森林公园4处。

二、推进全域风景化。

 

依托县城自然山水风貌,建设陆河大道骨架景观走廊,打造火山嶂等地标绿核,串联螺河及改河滨河绿带,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形成“四面环山,两水穿城”的城市景观结构。大力推进省级红锥林自然保护区、火山峰森林公园和县级回龙寺、观天嶂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充分利用陆河全县青山绿水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打造一批农村公园、居住小区公园等多层次公园体系建设;县城重点规划建设县文体中心公园,完善陆河公园、改河公园、岳溪生态博览园等游憩配套设施,实现全域风景化。构建覆盖城乡的绿道网,打造以螺河、改河为主体的城市滨水绿道;依托县域内的交通干线,建立串联沿线重要森林景区、田园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环城绿道网络。到2020年,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35%和14平方米。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

 

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加强环境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照严格保护、有序开发的原则,深入实施治水、护林、净气、保土工程,构建以水生态、林业生态、气候生态为支撑的生态涵养圈。

一、改善大气环境。

 

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新建工业项目需环保部门认证后方可建设投产。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大力发展新能源公交系统。控制扬尘污染,加强建筑材料运输和施工工地管理,严禁随意焚烧垃圾、枯草、树叶等。综合整治餐饮业油烟,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PM2.5污染,实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二、加强水污染防治。

 

加强水源保护,推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强化水源地周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监控水源地的开发利用,设立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完善城乡供水管网系统建设,防止水源运送过程受到二次污染。加快推进螺河、榕江河、南北溪河、新田河流域等环境整治,实施农村连片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水生态化治理,建设螺河、榕江生态缓冲带;逐步建立“河长制”保障体系。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取缔地下水污染源。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到2020年,完成中小河流治理长度约39.8公里,水功能区、跨界河流、城镇供水水源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水质监测覆盖率达50%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100%。

三、加强土壤污染治理。

 

以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特色农产品基地,特别是“菜篮子”基地为监管重点,开展农用土壤环境监测、评估与安全性划分;防范农药和化肥污染。加强对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治理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

四、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覆盖城乡的环保基础设施体系。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完善医疗废物收运机制,实施医疗废物统一运送处理。加大化工废渣、建筑废渣等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推进垃圾收集点、转运站和处理设施建设,全面完善“四有”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机制,全面落实环境卫生“门前三包”机制,倡导生活垃圾差别化收集。完善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面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到2020年,实现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5%以上。

第三节 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

 

以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生态环保等为抓手,加强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资源节约,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绿色经济崛起。

一、促进资源节约利用。

 

全面推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严禁高污染、高能耗项目,提高市场准入标准。加快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推广废物排放减量化技术应用。通过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三条控制红线”,以水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引导和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积极推广中水回收利用技术;实施水资源梯级利用,推进水价改革。力争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3.48%以上,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1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180立方米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25立方米每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50%以上。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广清洁生产和再制造生产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构建废旧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鼓励垃圾厌氧制气、焚烧发电和填埋气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一批技术先进、环保达标、资源回收率高的可再生资源利用企业发展。

三、推广低碳消费。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公共建筑物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绿色标准。开展全民节能行动,增强全民能源、环境忧患意识,培养良好的节能减排习惯,全面树立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理念。实行政府机关采购绿色产品和节能产品制度。建立节能环保产品使用补贴机制,倡导公共基础设施中采用节能绿色照明替代产品,鼓励城乡居民使用节能绿色照明产品。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新机制

 

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项制度构成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县。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积极开展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试点。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健全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完善政绩评价考核机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第六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服务质量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重在提质,促进共享”为理念,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县人民,补齐振兴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三大短板”。

专栏:“十三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重点项目

新农村建设项目:8镇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螺溪镇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工程。

社会保障项目:社保卡“一卡通”、“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工程、陆河县社会福利院、陆河县救助管理站建设工程、陆河养老产业园建设工程。

教育项目:县党校(电大)迁建工程、县职校建设工程、县人力资源培训基地、现代教育园区“一园五校五馆多配套”建设工程、河田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工程、陆河县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东北师范大学(陆河)附属中学建设工程、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工程。

医疗卫生项目: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县中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工程、乡镇卫生院配备“五个一”设备工程、县农村接生员和赤脚医生生活困难补助工程。

文化项目:县文体综合馆建设工程、罗洞木偶文化发展建设工程、梅园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激石溪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工程、河口谢非故居建设工程、陆河县革命先烈纪念园建设工程。

第一节 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以大幅提高扶贫开发对象收入、减少贫困人口为主要任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贫困问题,创新扶贫机制,配合深圳做好对口帮扶工作,争取中央参照革命老区政策扶持,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实现贫困农民增收脱贫、贫困农村面貌明显改善的目标。

一、完善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组织开展贫困对象精准摸查识别。按省的扶贫标准及规定,划定省市县重点贫困村,建立摸查识别工作组。对村内识别的贫困户全面建档立卡,实行一户一档,自上而下申报确定被帮扶的对象、规模和分布范围等。建立电子档案,纳入国家和省的扶贫信息系统管理,实行全国、省、市、县(市、区)数据库实时联网监测,全面动态信息化管理。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建立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资金投入增长机制,将每年度安排的专项扶贫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引导县本级将交通、水利、农业和卫生等各类资金向重点帮扶村倾斜,统筹安排到村、到户,并严格监管跟踪的扶贫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

——完善扶贫考核机制。将贫困人口的减少、收入的增加、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作为主要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强化制度激励作用,以考核带动地方政府扶贫工作主动性、创新性、科学性。将重点帮扶村和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贫困人口的帮扶任务挂钩到省直、对口帮扶的深圳市和市直、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社会团体,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

二、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加大旅游扶贫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利用自然生态、山地森林、河流、地质资源,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健康养生旅游。开展“一村一基地”建设,发展完整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连片集约承包等方式实现每村土地整合建设农业产业基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业,带动辐射农户发展生产。全面实施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政策,健全和完善金融扶贫机制,重点支持有创业潜质、有发展项目、有贷款意愿、信用良好的贫困户。继续采用挂钩帮扶单位的支持资金参股县内小水电站等类似扶贫模式,保证村集体每年固定收入,每年利润分红投入村公共民生工程建设,确保扶贫资金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做好危房改造工作,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全县村庄规划覆盖率。

一、优化新农村建设规划。

 

推动教育、卫生、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设施从城镇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螺溪镇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推进在上护镇选址规划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十三五期间在全县八个乡镇中遴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条件相对成熟的村委,逐步推进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加强对河口昂塘古洋楼、水唇镇墩仔寨围龙屋、高丰莲心湖、石下坝村等省级古村落的保护,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活态传承、合理利用,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原则,不断完善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并发挥古村落在新农村建设及旅游资源开发发面的促进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按照2015年农村泥砖房核查的3951户最急需改造对象,制定好农村贫困户的泥砖房改造计划,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

 

开展“一村一品”建设,挖掘有主体、有特色的产业,推动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新格局的尽快形成,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渠道、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按“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经济可靠”的原则制定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成本低的村居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农村村容村貌整治,健全农村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和资源回收利用,100%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沼气和户用沼气。加强对村镇污染企业的整治,严格控制城镇污染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规范排污标准,杜绝有毒有害污染物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三、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健全完善县、镇、村三级综合服务综合平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运作。进一步优化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的软硬件建设,强化“三资”管理服务平台电子监察功能。全面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加大村居干部腐败问题查处力度,落实好党委领导、政府主管、纪委监督“三个责任”。完善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协商、参与和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村级“一事一议”工作。

第三节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的人力资源市场稳定,就业比较充分。工资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有序,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可持续性增加,覆盖面更广。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更加繁荣,使我县社会保障事业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一、提高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水平。

 

——以经济发展拉动就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吸纳劳动力就业方面的作用;加强新河工业园建设,建立更加具吸引力的人才聚集机制,充分带动起区域内居民的就业;立足本土的生态资源,发展现代农业、精细农业以及生态农业,发挥第一产业的就业潜力,提高农村居民的就业率;开发绿色能源项目建设,吸纳高端人才,提高就业水平,使城镇登记失业率小于2.8%,就业率达90%以上,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40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1000人。

——加强就业培训。发挥城东教育园区的优势,建立完善的职业人才培训平台和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竞争力水平;做好广东省“三大人才”计划申报工作,结合汕尾市“人才驿站”计划,培养城乡居民就业能力和提高素质水平;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创新培训方式,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意识、道德水平和文化层次。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进一步打破市场垄断,推动创业向更开放平台、更高水平、更大众化发展;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鼓励农村劳动力创业,整合创建一批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对劳动者创办社会组织、从事网络创业的,给予创业扶持政策。

——完善就业服务。加快整合公共职业介绍和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推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平台的均等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积极探索实现线上发布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沟通互动,线下免费服务的就业创业“微模式”,实现高效、便捷、优质的就业服务。

——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在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达到95%以上。提升劳动执法监察水平,不断完善劳动监察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劳动监察的预警机制和县、镇、村三级联动调处机制。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加强劳动人事仲裁工作,积极推进仲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加大仲裁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办案质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到100%。

二、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推进社会保险参保全覆盖。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制定城乡社会保险制度衔接办法,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统一经办管理,促进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在保障内容、筹资标准、待遇水平等方面的有效衔接。到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4900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21123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8457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75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525人。

——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88%以上。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资源,统一目录、签约、监管、结算、培训、信用等级评定、信息系统和保险,建立统一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监管机构,加大医保监督力度。加强工伤预防和康复服务,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加强工商医疗监管工作,加大对工伤事故频发、高发和高危行业的安全生产监控。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推动建立集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一体的失业保险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稽查和监察制度,杜绝和防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使用漏洞,开源节流,增强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加快陆河县区域性敬老院和救助管理站建设,在陆河城东新区新建一所集县区域性敬老院和县救助站、县避护场所、县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于一体的救助管理中心。力争在十三五期间80%以上的村级建成农村幸福院或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所有社区,全县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力争达到35张以上。支持社会力量兴办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制定、落实鼓励民间力量兴办老龄事业的政策措施。建立老龄事业投入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同步增长机制,将老龄事业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每月2800元以上。

四、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多种形式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加强双拥优抚工作,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实现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自谋职业培训率、推荐就业率达100%。建立义务兵家属和其他重点优抚对象优待金财政保障机制,确保优待标准达到当地人均收入的70%以上。建立和完善社会孤儿的保障机制,健全家庭寄养制度,争取上级财政每年专项资金补助。建立残疾孤儿手术康复和训练康复工作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建立和健全社会捐赠机构,明确慈善募捐的程序,完善慈善活动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覆盖全县的慈善事业服务网,县建立社会捐赠接收点,尽快实行网上捐赠,建立“慈善超市”。建立慈善事业激励机制,争取财政税务部门的支持,适当提高税收优惠比例。

五、加大住房保障。

 

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进租赁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住房租赁经营机构,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制度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基本形成渠道多元、总量平衡、结构合理、服务规范、制度健全的住房租赁市场。切实抓好公租房建设,加强监管,确保质量和安全,完成我县保障性住房年度建设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新增住房保障(公租房)工作任务规划为500套(户)。同时,加强廉租住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日常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准入、使用、轮候、退出等机制。

第四节 建设教育强县

 

实现更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建成较为完备的城乡教育体系,全面实现教育发展信息化、现代化。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加快教育事业发展。

 

——完善学前教育。积极筹措资金,扩大县一洲幼儿园的办园规模,新建河口镇、上护镇、水唇镇、河田镇4个乡镇附属幼儿园;加强村级幼儿园建设,实现生源较多的村有一所幼儿园的总体学前阶段教育办学目标。至2020年,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以上。

——巩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在县城南部规划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县直属学校,至2020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100%,小学五年保留率达100%;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9%,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初中毕业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逐步扩大高中(职高)阶段办学规模,推进河田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高中”工作,推动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县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普通高中每年招生达到3800人左右,职业高中招生每年达到1200人左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以上;加大高中(职校)学校经费投入,保障扩大办学规模所需。

——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教育,到2020年实现全县教育信息化100%覆盖。深化完善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建设,加强在基础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人员技术培训和管理系统应用等方面的建设。大规模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化办学。依托教育园区职校平台,引进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重点培养现代化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人才培训。加快县党校(电大)与职校有关资源的整合利用,加快建设并不断扩大招生办学规模。

——建立终身教育服务体系。搭建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和交流服务平台;扩大继续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建立引入市场化资源建设和配置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继续教育资源中心和资源联盟,探索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

二、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按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完成全县教育城域网信息系统建设,建好全县教育信息化指挥系统,实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教育服务三个领域信息化整合。开展专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普及率和融合度。大力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材和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第五节 推进卫生创强

 

继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在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加快建设卫生强县,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卫生三级网络建设力度,突出重大疾病防治,推进人才兴医战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德医风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加强卫生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快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三配套建设,努力扩大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范围,将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服务逐步覆盖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改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加快陆河县人民医院综合楼扩建工程建设和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实现2016年年底,县人民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普及全县乡镇卫生院配置“五个一”设备工作。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力争到2017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每个乡镇都有1所标准化建设的乡镇卫生院,每个村(居)委设置1所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推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精简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人员队伍。完善卫生监督体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运行机制,完善保障措施。加大人才引进,力争到2018年,全省乡镇卫生院专科以上学历比例提高到45%以上;强化人员培训,争取到“十三五”期末中心职工专科学历达到90%以上。推进综合执法,重点加强医疗卫生、食品卫生、职业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加快农村饮用水检测中心建成运行,加强对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和传染病防治的监管,全面提高监督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强预防工作,以镇为单位扩大免疫规划十二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人口计生和殡葬工作。

 

推动人口均衡化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实行孕期系统化管理,确保高危孕妇检查、监护和专案管理率达100%;完善新生儿缺陷监测和疾病筛查措施,避免或减少残疾新生儿出生。

推进绿色殡葬,抓好县殡仪馆和公墓山建设,殡仪馆建设工程力争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全面抓好8个镇级公益性公墓山建设,保证墓园入葬率达80%以上,有条件的村探索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巩固提高火化率,火化率保持100%。

三、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医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医药分开,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设备、卫生技术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放宽乡村医生准入条件,逐步健全县、镇、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民营医疗机构,在“十三五”期间增设1间以上民营综合医院。

第六节 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文化惠民为目标,充分发挥文化体育阵地的辐射作用,有效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全面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大力繁荣文艺创作,加快文化体育事业发展。

一、加强陆河精神文明建设。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继续按照《陆河县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实施方案》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稳步推进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力争到2017年底前获得省级文明县城荣誉称号。以创建文明县城为龙头,继续深化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窗口等文明创建工作。认真开展好“道德讲堂”建设,逐步形成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长效机制。继续开展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载体,做好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的评选推荐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精心组织好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的验收、评选和推荐工作,不断提高我县的文明程度。

二、推进文化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实施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完善文化设施,完成聚“五馆”于一体的县文体综合馆、县流动图书馆、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文体中心建设。落实每个村“五个有”建设标准,力争早日实现县、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村、镇文化设施“五个一”长效管理机制。建立配套的文体设施运维体系,确保设施设备运转高效。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实施“文化六进”工程。每年举办1-2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送戏下乡不少于100场。

三、保护和弘扬陆河传统文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对五星宗祠、昂塘古洋楼等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合理开发。切实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工作,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战略性培育和整体性运用,建设以罗洞木偶、河田高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稀缺人才队伍。

——实施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打造陆河县水唇镇木偶剧团为广东省戏剧传承基地,建设陆河县罗洞木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项目,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县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深度发掘激石溪红色革命根据地、九厅十八井、商贤家庙等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推进生态陆河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东坑共光和水唇罗洞梅园为基地,打造陆河梅园生态文化产业园区;以南万和新田激石溪为绿色生态走廊,打造红色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弘扬客家文化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搭建具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创作和展示平台。

第七节 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加强社会稳定治安工作,持续推进社会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夯实平安稳定基础,构建社会稳定发展格局。

一、推进“平安陆河”建设。

 

继续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加强源头管控,发挥县镇村三级调解机制作用,努力将矛盾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两抢一盗”专项打击行动;全面深入开展禁毒缉枪行动,重拳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完善信息化、网格化、社会化的立体治安防控体系,推进警务平台前移,加强特殊人群管控,有效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完善社会防控体系,推进平安细胞工程,加快城乡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和社会协同防控机制建设,加强互联网动态管控和舆情应对。加大消防基础设施投入,强化消防安全监管,优化消防站布局,继续完善全县基础消防设施及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加强消防车辆器材装备建设。强化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

二、完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

 

深入推进基层治理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和村居民自治改革创新工作,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探索双向考核制度。进一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完善村(居)委会选举办法,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大力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使100%的乡镇、100%的村达到示范单位标准。抓好村级基层组织换届工作,加强村官培训,完善村监会,规范村委会财务审计制度。建立和完善社区运行机制,以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建设为核心,完善各项社区居民自治制度。

第八节 推进依法治县

 

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一、全面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执法程序和各类政务平台建设;以县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工作为抓手,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提高行政复议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制定和公布政府权责清单,制定对审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及定期轮岗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的“必经环节”和“刚性门槛”;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制定完善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强化责任追究,对行政执法中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失职渎职现象,决不手软、坚决惩处。坚持政务公开,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健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办事范围和职能,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发布和内容建设,依法依规、详细全面公开信息。

二、着力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全力维护司法权威,建立和落实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推进严格司法,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加大依法强制执行力度,完善司法执行联动机制。加强对人民陪审员和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和培训,畅通群众参与司法的渠道。完善司法救助制度,探索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三、大力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形成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社会秩序;加强对全县在职工作人员学法用法的组织和考核,持续办好党政领导干部“三纪”教育培训班。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充分运用电视、网络、报刊、手机短信、微信以及公共场所发布法治公益类广告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普法覆盖面;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让法治走进千家万户;注重青少年法治教育,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法制知识课。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

第七章 深化改革开放,构建融珠发展新格局

 

落实“全面融珠”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与珠三角地区在产业、生态等各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海外乡贤的纽带作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深化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

区域开放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拓展区域合作新空间

 

加快“全面融珠”发展步伐,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加快融入珠三角步伐。

 

——主动做好与深圳坪山新区的合作共建。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企业的引进,围绕重点产业项目强化基础设施配套。推动干部交流学习,选派干部到坪山新区管委会挂职锻炼。扩大合作领域,引进坪山新区园区管理与智慧园区建设经验,搭建对接深圳的产业创新发展信息平台,积极吸引深圳创新资源在陆河孵化。提升深圳对口帮扶陆河发展机制,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共建产业园区年度考核机制。

——加强公共服务合作。积极引进珠三角职业技术院校合作办学,与本地大型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培训对口急需的高新技术人才、技工。完善与珠三角两地居民医疗转诊制度和社会福利对接。

——积极发展面向珠三角地区的生态休闲服务。围绕潮惠高速出入口物流枢纽,建设面向珠三角市场的特色商品和特色农产品展销转运配送中心。与珠三角的休闲旅游企业合作,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并通过共同营销手段,树立陆河“花泉林歌”生态休闲品牌,打造珠三角休闲后花园。

二、加强与港澳台产业合作。

 

加强与港澳在物流、教育、旅游等方面开展合作。加强与港澳航运物流企业交流。引进香港旅游管理品牌,推进生态旅游的共同开发,规划建设高水平生态旅游度假区。加强对港澳客商来陆河投资开展贸易提供政策咨询、信息交流等服务。加强对港澳台等海外乡贤“反哺”创业的优惠扶持,完善港澳企业的进驻制度,在准入门槛、土地、人才等方面实施优惠措施。

加强与台湾的农业合作。推进台湾精致农业、休闲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产业项目、龙头企业进驻陆河。推动樱花培植与观赏旅游、温泉旅游合作交流。引入台湾农业技术和农业物流流通管理经验,提升陆河农业技术水平。

第二节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与珠三角地区合作,推进与珠三角等先进地区的贸易规则接轨,促进外贸转型升级,加快精准招商步伐,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促进外贸转型升级

 

——优化外贸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动生态产品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建设外贸转型升级服务平台,鼓励优势特色产品建立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网络,推动具有较高技术含量、附加值、高效益产品出口,深化拓展多元化市场。积极扩大进口,促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重要零部件等进口,合理增加一般消费品进口,加大重要物资储备进口。

——提升外贸竞争力。加大陆河特色产品海外推介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创立品牌、收购品牌培育外贸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与海外维权。加快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推广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完善出口产品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新型贸易方式,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

——增创利用外资新方式。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对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推进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招商引资平台建设,拓展境外融资渠道。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推进定向招商。充分发挥园区招商载体和坪山新区、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全方位开展园区招商、产业招商。以比亚迪项目入驻陆河为契机,瞄准央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等战略新兴产业,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坚持小分队、高规格、敲门式、点对点的招商模式,瞄准珠三角发达地区开展招商。通过以商引商的方式,加大对日本等外国企业的招商。大力实施乡贤回归“反哺工程”,动员陆河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鼓励引导海内外的客属社团、商会组织和商界乡亲以项目回迁、资金回流、技术支援、人才引进等形式回乡创业。到2020年,引进国家500强企业8家,投资额5亿元以上的企业投资项目10个以上,项目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三证合一”改革,拓宽“一照一码”登记的范围。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切实提升招商引资服务水平,建立项目评审、手续办理、问题协调解决“一条龙”服务体系,为落地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深入开展“暖企暖心行动”,走访县内重点企业,全面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的问题与困难。

第三节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加快振兴发展提供保障。

一、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优化政府职能配置,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理顺基层政府条块关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前置审批环节,推进审批后监管制度化建设。建立完善县、镇、村三级联动的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健全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和实体大厅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政务云计算中心建设和政务信息安全体系。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和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积极做好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增强国有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实施质量强县,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促进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高。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大幅度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竞争性环节的商品和服务价格。

三、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将政府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编制。推进财政专项资金基金化改革,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加强地方税源管控,清理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

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促进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产品供给。大力推动国家专项债、企业发债、PPP等融资模式。加强担保平台建设,积极稳妥推进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工作。


 

第八章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创新城乡规划体系,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重点项目和载体支撑,加强监督考核,建立保障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第一节 建立“多规融合”的规划体系

 

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引导地位,加强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各项指标的衔接。突出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控性地位,探索推行各类空间规划“多规合一”,统筹推动市县空间“一张图”管理。按照规划加强年度实施方案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协调。加强市场体系、民生保障、城乡协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引导。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政府投资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加强要素保障。

第二节 加强载体支撑

 

积极推进规划实施载体建设,谋划重要改革试点,着力在促转型、调结构、增加公共产品供给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建立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发挥平台在开发建设、政策实施等方面的引领作用。培育创新发展基地,汇集创新要素资源,切实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实施重大项目,继续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优化重大项目投资行业结构和区域分布结构。

第三节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强化对规划有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评价考核。完善规划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制度。积极探索创新公众参与形式,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陆河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草案)
序号 项目名称 经济性质 建设规模 建设地点 新增建设用地(亩) 总投资(万元) 建设起止年限 “十二五”完成投资(万元) “十三五”计划投资(万元) 进展情况 建设阶段 备注
  总  计(121)         4843003   396800 4448203      
  一、工业(14)         1266504   43000 1223504      
1 工业园区快递物流项目 民营 6万㎡基础设施及库房 河口 园区内 25000 2016-2019   2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2 太空智能椅生产项目 民营 3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0000 2016-2018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3 富正电子器材生产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5000 2016-2019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4 广东华欣科技生物园 民营 17496㎡厂房及设备 水唇 500 35000 2016-2018   35000 已备案 新开工 华欣科技
5 鸿海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 民营 2万亩巴戟、首乌、猴耳环等 南万 0 10000 2014-2018 3000 7000 已种植6千亩 续建 广东鸿海公司
6 金鲵湾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 民营 铁皮石斛种植15540平方米 河田 0 1560 2016-2017   156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日昇珠宝
7 金鲵湾珠宝首饰加工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田 200 20000 2016-2020   20000 已备案 新开工 日昇珠宝
8 陆河县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 3.26 K㎡园区土方、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 河口 7000 380000 2014-2025 40000 340000 已完成主干道路 续建 园区管委会
9 伟泰新型建材产业园 民营 164160㎡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 河口 园区内 32000 2016-2017   3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0 维业建筑装饰部件部品工厂化 民营 77300㎡基础设施及厂房建设 河口 园区内 22944 2016-2018   22944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1 安星建材产业项目 民营 9.7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25000 2016-2019   2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2 富坤防水保温材料生产项目 民营 3.3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河口 园区内 10000 2016-2018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园区管委会
13 汕尾比亚迪客车零部件制造生产项目 民企 120万平方米厂房及汽车试验场 河口 8800 650000 2016-2020   650000 已完成一期用地平整及厂房建设 新建 园区管委会
14 陆河智顺创意科技园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新田 80 30000 2016-2017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二、交通(35)         873604   301500 572104      
15 潮惠高速陆河段 国有 39.3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0 450000 2013-2016 297000 153000 已完成大部分建设,陆河东段已通车 续建 广东潮惠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16 天汕高速陆河段 国有 约5Km路基路面 县内 600 60000 2016-2019   6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高速办
17 省道S335河口至新田段改造工程 国有 5Km路基路面改造 县内 150 12643 2015-2017 4500 8143 路基施工 续建 交通运输局
18 S240河口至陆丰段 国有 改建4.5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0 18000 2016-2020   1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19 S335水唇至河口段 国有 改建48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0 150000 2016-2020   15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20 S335线新田镇区段 国有 改建4Km二级路基路面 县内 300 9000 2018-2020   9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路局
21 县域公路改造 国有 改造X123线30Km路基路面、X004线18Km路基路面、X134线23Km路基路面改造 县内 1500 35500 2016-2020   3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地方公路站
22 陆河县城至水唇镇公路 国有 新建7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 14000 2017-2020   1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3 水唇田嶂公路 国有 新建11.373Km路基路面 县内 300 5150 2016-2017   5150 路基施工 新开工 水唇镇府
24 各上(各安至上砂)线公路 国有 9Km路基路面 县内 400 5100 2017-2018   51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螺溪镇府
25 水唇石船经高树坪至东坑丰田公路 国有 23Km路基路面 县内 1050 4600 2017-2020   46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6 东坑丰田至河口剑门公路 国有 23Km路基路面 县内 1050 5750 2017-2020   575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27 陆河河口安塘麦湖公路 国有 11.5Km路基路面 县内 345 5500 2017-2020   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28 高(丰)庆(和)公路 国有 15.73Km路基路面 县内 390 6700 2016-2018   67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29 水唇至螺溪公路 国有 13.99Km路基路面 县内 630 8200 2017-2019   82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螺溪镇府
30 麦湖至普宁园明公路 国有 11.5Km路基路面 县内 500 4600 2017-2019   46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31 火山嶂田螺塘墓园至火山嶂顶公路 国有 4Km路基路面 县内 100 2000 2017-2018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府
32 上护经新坑电站至南万公路 国有 16Km路基路面 县内 400 4000 2018-202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南万镇府
33  新田联安至陆丰大安公路 国有 5Km路基路面 县内 250 2000 2017-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4 新田横陇至西南黄塘 国有 7Km路基路面 县内 520 2000 2017-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5 新田环城路 国有 4Km一级公路及配套设施 县内 240 10000 2016-2020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36 东坑石塔至河口北龙公路 国有 15Km路基路面 县内 1100 4000 2016-2019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东坑镇府
37 南万万全至螺溪公路 国有 30Km路基路面 县内 1000 12000 2018-2020   1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南万、螺溪镇府
38 榕江水唇段沿河大道 国有 20Km路基路面 县内 1500 8000 2018-2020   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39 水唇镇至高速互通口道路扩宽工程 国有 4km路基路面扩宽 县内 100 2500 2016-2018   2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40 上护富溪至南万南告公路 国有 14.61Km路基路面 县内 360 6200 2018-2020   62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南万镇府
41 螺溪镇欧东至各安东线河边公路 国有 7.6Km路基路面 县内 300 3000 2018-2020   3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螺溪镇府
42 水唇至普宁公路升级改造 国有 12Km路基路面 县内 0 4500 2017-2020   4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43 陆河县村镇公路 国有 300公里路面 县内 0 1500 2016-2020   1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各镇府
44 昂塘螺河大桥 国有 独立桥梁200米 县内 0 800 2018-2020   8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45 上护宋塘桥(溪东大桥) 国有 独立桥梁122米 县内 0 780 2016-2016   78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上护镇府
46 河口龙潭桥 国有 独立桥梁107米 县内 0 581 2016-2017   581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府
47 陆河县粤运汽车综合枢纽客货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60000平方米 县内 90 8000 2017-2018   8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粤运公司
48 陆河新河工业园区客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50000平方米 县内 75 6000 2017-2019   6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49 陆河县城东汽车客运站 国有 征地拆迁、土建工程规划面积8000平方米 县内 12 1000 2018-2020   1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交通运输局
  三、能源(7)         1139500     1139500      
50 陆河县抽水蓄能电站 国有 装机120万千瓦 新田 200 600000 2016-2020   600000 已完成前期勘察 新开工  
51 河口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49.5MW 河口 80 47000 2016-2019   47000 已核准 新开工 国电集团
52 螺溪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100MW 螺溪 160 94000 2016-2020   94000 编制核准上报材料 新开工 国华公司
53 新田风电场项目 国有 装机容量49.5MW  新田 80 30000 2016-2020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三峡集团
54 陆河县光伏发电项目 民营 装机400MW 县域 2000 360000 2016-2020   36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55 水唇110KV输变电站 国有 输变电站设备及安装     水唇  50 6500 2016-2017   6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电公司
56 新田35KV输变电站 国有 输变电站设备及安装     新田 50 2000 2017-2018   2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电公司
  四、基础设施(17 )         949623   10600 939023      
57 县城河堤两岸绿化景观改造项目 国有 4.6公里绿化及配套设施建设 县城 0 2000 2016-2020   2000 河堤西岸正在建设中 新开工 县公用事业局
58 县城道路综合改造项目 国有 4.1公里路面拓宽、排水、绿化、人行道等改造项目 县城 0 12300 2016-2010   123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县公用事业局
59 陆河县商贸广场 国有 7.9万㎡商住房及配套设施 县城 11 25323 2015-2017 2000 23323 已完成项目备案 续建 房地产公司
60 螺河半岛商住小区 民营 9万㎡商住房及配套设施 县城 82 27000 2015-2018 3000 24000 已备案 续建 半岛公司
61 东环商贸开发项目 国有 5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150 30000 2016-2020   3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
62 城镇棚户区改造 国有 棚户区改造250套 县城及各镇   4000 2016-202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相关单位
63 东坑片区开发项目 国有 17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东坑 25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
64 泰裕广场房地产 民营 2幢52679㎡商品房 县城 20 18000 2015-2016 5000 13000 正在紧张建设 续建 泰源伟业
65 陆河县星级宾馆项目 民营 6万㎡宾馆设施 河田 水唇 90 15000 2015-2017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66 陆河县河口镇扩容提质项目 PPP 250公顷建设商务办公楼、购物中心、配置学校医疗机构、文娱康乐等公共设施,集现代服务业、居住休闲等城市综合体功能 河口 3500 300000 2016-2020   30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口镇
67 陆河县中城能源燃气站项目 民营 5万㎡基础设施及厂房 新田 45 3000 2016-2017   3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68 陆河大道南段扩建工程 国有 1.8Km路基路面 县城 270 15000 2016-2020   15000 规划编制中 新开工 河田镇
69 陆河县城东新区扩容提质工程及地下管网建设项目 国有 朝阳路东扩7km²新区开发及10万㎡地下管网 水唇、河田 800 210000 2016-2020   210000 规划编制中 新开工 水唇、河田镇
70 水唇镇三旧改造项目 国有 17564.08㎡ 水唇 0 40000 2016-2020   4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1 水唇镇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工程 国有 12万㎡ 水唇 0 15000 2016-2020   1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2 汇龙豪庭商住房开发 民营 58870㎡住房建设 河田 0 13000 2016-2017   13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
73 陆河县城西宜居生态园建设 国有 6K㎡绿化造林及道路基础设施 河田  1500 200000 2011-2020 600 199400 前期工作 续建 河田镇
  五、旅游(9)         183900   8000 175900      
74 陆河县新田温泉度假及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 民营 10万㎡旅游设施及配套 新田 400 50000 2016-2020   5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
75 上护五洲金龙温泉度假村项目 民营 10万㎡旅游设施及配套 上护 800 50000 2009-2018   50000 已征地 新开工 上护镇
76 陆河县昶宏温泉山庄项目 民营 1K㎡旅游设施建设 水唇 200 22000 2014-2020 8000 14000 已完成部分建筑 续建 昶宏实业
77 陆河县观天嶂生态旅游及水源保护建设项目 民营 10K㎡旅游设施建设及榕江水源头保护建设 水唇 70 15000 2016-2020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78 陆河县南万緑色旅游长廊 国有 30K㎡旅游设施建设  南万 50 15000 2015-2020   15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79 陆河县东坑共光梅园建设 国有  扩宽进出园区道路,区域内栈道 东坑 200 5500 2016-2020   5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
80 自驾车露营地 国有 基础设施及汽车营地库房 新田 200 10000 2016-2020   1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省旅游控股集团
81 黄金坑御水湾温泉度假村改造升级 民营 8000㎡旅业住宿及配套设施 河田 20 13000 2016-2019   13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旅游局
82 水唇镇罗洞世外梅园项目 国有  扩宽进出园区道路,区域内栈道 水唇 200 3400 2016-2017   34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六、城建环保(8 )         174390   7100 169290      
83 乡镇污水处理厂(6个) 国有 6*2万吨/日处理污水设施 县域 180 27000 2016-2020   27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相关镇
84 县城污水处理管网 国有  完善县城污水处理管网约30㎞及配套设施 县城   6000 2016-2020 2000 4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
85 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 国有 整县推进村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假设 全县 359 80000 2016-2017 2000 8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住建局、环保局
86 县城镇供水二期工程 国有   县城 20 10500 2016-2020   105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供水公司
87 县城自来水供水备用水源项目 国有 12公里引水管道 南万 0 6000 2017-2020   6000 筹备规划 新开工 供水公司
88 县城老城区改造工程 国有 15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河田镇
89 陆河县河口、螺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 国有 4.5万吨/日处理 2镇 60 10958 2015-2017 2500 8458 正在开工建设 续建 河口、螺溪镇
90 乡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国有 8个镇生活垃圾收集屋、垃圾桶、转运场地 8镇 50 1932 2015-2017 600 1332 已完成部分乡镇 续建  住建局
91 县城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工程 国有 环东路、河东村、北环路、岳溪村生活垃圾中转站 县城 15 6000 2016-2020   6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公用事业局
92 榕江水源地综合治理和保护 国有 榕江水系25公里河道清淤 东坑、水唇  0 6000 2016-2020   6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东坑镇、水唇镇
  七、社会事业(17)         183175   24100 159075      
93 陆河县职校建设工程 国有 1、教学楼两栋
2、学生宿舍两栋
3、教师宿舍一栋
4、400米跑道运动场
5、职校路、校园配套设施
河田 200 8000 2014-2019 3500 4500 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 续建 职校
94 陆河县文体综合馆 国有 13232㎡场馆 河田 50 8500 2014-2017 4000 4500 已完成主体,进入室内外装修 续建 文体局
95 陆河县城文体中心公园 国有 3万㎡基础设施及配套 县城 20 20000 2016-2020   20000 项目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文广新局
96 陆河县人民医院扩建工程 国有 2.7万㎡综合楼及配套设施 河田 0 8260 2014-2020 5600 2660 已完成三层主体 续建  县人民医院
97 陆河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民营 3万㎡养老配套设施 河田 100 20000 2016-2020   2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民政局
98 陆河县革命先烈纪念园 国有 13.5公顷革命烈士纪念设施 新田 50 6000 2015-2017 1000 5000 已完成墓碑安葬 续建 民政局
99 新田文体广场 国有 6万㎡基础设施馆房 新田 10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新田镇府
100 陆河县殡仪设施建设 国有 5000㎡悼念厅及配套设施 河田 30 2000 2016-2020   2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民政局
101 陆河县新农村建设项目 国有 8镇农村土坯房改造、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8镇 200 30000 2015-2020 10000 20000 正在建设 续建  住建局、农业局
102 东北师范大学(陆河)附属学校 民营 规划校园面积20万平方米 河口 300 50000 2016-2020   50000   新开工 教育局
103 陆河县一洲幼儿园扩建工程 国有 一幢四层5676平方米幼儿教育设施 河田 3 1150 2016-2018   115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妇联
104 陆河县人民医院新河工业园区分院建设工程 国有 扩建一幢30900㎡技术业务用房 河口 0 7725 2016-2020   7725 前期工作 新开工 人民医院
105 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 国有 4802㎡教学设施 河田 23 1480 2016-2017   1480 已审批 新开工 教育局
106 陆河县档案馆 国有 2600㎡ 县城   1200 2017-2020   12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档案局
107 陆河县人防基本指挥所 国有 2300㎡人防基本指挥所 县城 6 1860 2016-2018   1860 征地工作 征地前期工作 人防办
108 城东新区中心小学 民营 规划校园面积4万㎡ 水唇 150 10000 2016-2020   10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府
109 “平安陆河”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工程 国有 200个一类探头,2000个二类探头 全县 0 2000 2016-2020   2000 项目前期工程 升级改造 公安局
  八、林业(3)         12500     12500      
110 陆河县水源涵养林建设及林分改造 国有 6万亩涵养林种植及林分改造 8镇 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林业局
111 陆河县宜林荒山造林 国有 全县宜林荒山 8镇 0 2500 2016-2020   25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林业局
112 陆河县南万红椎林种质资源库建设项目 国有 2200公顷红椎林种质资源保护和整体建设 保护区内 0 5000 2016-2020   5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红椎林保护区
  九、水利(6)         27247   2500 24747      
113 陆河县村村通自来水工程 国有 实现农村自来水村村通90%以上 全县 0 7850 2015-2018 2500 5350 已开工 续建 建管中心
114 陆河县吉龙水闸加固改造 国有 闸门、堤围及配套设施 水唇 0 1297 2016-2017   1297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水唇镇
115 陆河县樟河水闸改造 国有 闸门、堤围及配套设施 上护 0 1060 2016-2017   1060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上护镇
116 水唇榕江堤围防护建设工程 国有 对榕江(水唇段)全段堤围进行防护 水唇 0 8000 2015-2018   8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水唇镇
117 榕江一级支流(新丰水)生态型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 国有  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114.20h㎡ 水唇 0 1040 2015-2018   1040 已完成初步设计 已完成初步设计 水唇镇
118 南告水库供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和保护 国有 南告水库集雨面积152km² 南万 500 8000 2016-2020   8000 前期工作 新开工 南万镇
  十、农业(2 )         32560     32560      
119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国有 16000亩 全县 0 2560 2016-2020   2560   新开工 农业局、国土局
120 重信灵芝种植扩建 民营 扩大种植820亩 水唇 820 30000 2016-2020   30000   新开工 水唇镇
  十一、报国家重大事项(1)                      
121 陆河县申报国家生态功能区   覆盖全县生态建设             材料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