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365828.com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陆河 > 各镇动态
山旮旯飞出金凤凰—— 记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党支部
  • 2018-07-02 15:44
  • 来源: 汕尾日报
  • 发布机构:
  • 【字体:    

 

村党员干部在室外上流动党课。

在陆河县观天嶂山麓一隅,有个名叫螺洞的小村庄,村庄面积十几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0多户1800多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旮旯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却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梅园”,成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汕尾十大休闲基地,并获得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资格,中央电视台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陆河,拍摄现场就选择在螺洞村世外梅园……昔日静寂的小山村如今热闹起来了!说起喜人变化,该村70多岁的老党员彭洪高竖起两个大拇指赞道:“村党支部为新农村发展发挥了作用!”

创新发展模式 激发螺洞活力

螺洞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人烟稀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青梅,全村有65%以上的人口外出,留下老弱妇孺与青山绿水相伴。2015年,按照水唇镇委、镇政府的发展思路,该村党支部决定以螺洞梅园为重点,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螺洞村党支部积极探索“镇府+村委+企业+农户”的股份制发展模式,成立螺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动以“股份农民”为核心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鼓励全体村民(农户)以土地、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亏损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0177月,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批准陆河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而螺洞村是全县15个试点行政村之一。螺洞村党支部紧抓农综改试点工作契机,在原有股份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改革创新“以奖代补”“边建边补”等资金拨付方式,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真正能够落地投入建设,简化以往不必要的程序,使得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通过创新“以奖代补”资金拨付方式,投入1000多万改革资金,迅速完成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

考虑到螺洞村山地多、光照充足、花源丰富,且有一定的养蜂基础,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产业促扶贫,在做好旅游业、青梅种植加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养蜂业,并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如今该村养蜂户已有20多户,去年户平均收入达2万元。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要把蜂蜜打造成高端产品,发展蜂文化。将螺洞蜂蜜品牌打造成粤东地区“蜂文化第一村”,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螺洞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推动土地流转 盘活螺洞资源

为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村党支部按照《陆河县水唇镇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种植青梅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此举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在开展土地流转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老党员彭洪高、黄戍每人都有近一亩土地,为了乡村发展旅游的需要,他们主动带头参与入股,以此带动了一些观望的群众积极参与。目前,该村已成功流转土地6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使参与入股的村民有了一个新名词:新型职业农民。据悉,该镇已经拨付专项资金,打造平台,引入项目,帮助该村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有效盘活螺洞村土地资源。

践行绿色理念 突出螺洞特色

走进螺洞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随处可见,有游客风趣地说:“来到螺洞才知道什么是青山绿水!”。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贯彻落实生态发展战略,发展梅花特色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该村党支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探索“旅游+青梅采摘体验”“旅游+手工传统长寿面线制作体验”“旅游+擂茶制作”“旅游+螺洞木偶传承”等多种新业态发展模式。螺洞世外梅园景区的快速发展,迅速掀起乡村旅游热,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年60多岁的村民彭小东,2015年把自家老宅装修一番后办起“农家乐”,自己做厨师,老伴当服务员,老母亲负责勤杂工,游客旺时,全家忙不过来就雇工,一年赚10余万元。彭小东的老母亲说:“现在过上好生活,这些年,多亏有党员干部来帮助。”

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过去的一年,螺洞村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目前螺洞已有大小“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业遍地开花。2018年螺洞梅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通过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土特产销售、体验项目等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00多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新农村建设

螺洞村是省定贫困村。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利健文告诉记者,目前村党员呈现老年化,外出党员多,为固基强本,改善党支部存在的问题,他们着手从村里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先进青年等渠道发展新党员,增添新鲜血液,增强支部活力,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助推新农村建设。

村支书彭新贺说:“村党支部注重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宣传到清理拆除危旧房、猪舍、牛栏,到处可以见到党员干部带头干的身影。”村主任彭少清带头拆掉已经营了10多年的猪圈,拆迁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低价转卖了30多头猪,亏本了30多万元。在党员干部的积极带领下,该村“三清三拆三整”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600多间,共计10000多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房30座,新建标准化卫生间9座,彻底解决在景区难找到厕所及脏乱差的问题。同时,该村还对主要村道两旁的老旧房屋外立面进行了统一粉刷,完成粉刷外墙2000多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螺洞村设立了绿化养护岗、环境卫生监督岗、村规民约监督岗、政策宣传岗、治安巡逻岗、扶贫帮困岗、民意收集岗等7个党员责任岗,划分党员责任包干区,明确党员岗位职责,切实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上岗党员的身上,做到有岗有位,有位有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www.365828.com

山旮旯飞出金凤凰—— 记陆河县水唇镇螺洞村党支部

2018-07-02

 

村党员干部在室外上流动党课。

在陆河县观天嶂山麓一隅,有个名叫螺洞的小村庄,村庄面积十几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0多户1800多人。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旮旯村,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却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世外梅园”,成为省级文明村、省级卫生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汕尾十大休闲基地,并获得国家级AAA旅游景区资格,中央电视台CCTV-7《乡村大世界》栏目走进陆河,拍摄现场就选择在螺洞村世外梅园……昔日静寂的小山村如今热闹起来了!说起喜人变化,该村70多岁的老党员彭洪高竖起两个大拇指赞道:“村党支部为新农村发展发挥了作用!”

创新发展模式 激发螺洞活力

螺洞村地处偏远山区,自然资源丰富,但人烟稀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种植青梅,全村有65%以上的人口外出,留下老弱妇孺与青山绿水相伴。2015年,按照水唇镇委、镇政府的发展思路,该村党支部决定以螺洞梅园为重点,全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螺洞村党支部积极探索“镇府+村委+企业+农户”的股份制发展模式,成立螺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全力推动以“股份农民”为核心的“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鼓励全体村民(农户)以土地、山林、现金等形式入股,村民成为公司的股东和员工,与公司形成利益共享、亏损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20177月,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批准陆河县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而螺洞村是全县15个试点行政村之一。螺洞村党支部紧抓农综改试点工作契机,在原有股份制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创新,发挥农村综合改革在统筹协调、体制创新、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最突出的亮点是改革创新“以奖代补”“边建边补”等资金拨付方式,以村民理事会、农村股份公司等主体实施农村项目建设,推动新农村、美丽乡村等项目资金真正能够落地投入建设,简化以往不必要的程序,使得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通过创新“以奖代补”资金拨付方式,投入1000多万改革资金,迅速完成螺洞村溪心公园、楹联长廊、螺洞玻璃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

考虑到螺洞村山地多、光照充足、花源丰富,且有一定的养蜂基础,村党支部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以产业促扶贫,在做好旅游业、青梅种植加工业的基础上,发展养蜂业,并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如今该村养蜂户已有20多户,去年户平均收入达2万元。党支部负责人表示,要把蜂蜜打造成高端产品,发展蜂文化。将螺洞蜂蜜品牌打造成粤东地区“蜂文化第一村”,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促进螺洞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推动土地流转 盘活螺洞资源

为有效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村党支部按照《陆河县水唇镇土地流转实施方案(试行)》文件要求,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把种植青梅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成股权,资金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纳入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户除劳动收益外,还可享受年底分红,此举得到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在开展土地流转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老党员彭洪高、黄戍每人都有近一亩土地,为了乡村发展旅游的需要,他们主动带头参与入股,以此带动了一些观望的群众积极参与。目前,该村已成功流转土地60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促进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使参与入股的村民有了一个新名词:新型职业农民。据悉,该镇已经拨付专项资金,打造平台,引入项目,帮助该村股份合作社发展壮大,有效盘活螺洞村土地资源。

践行绿色理念 突出螺洞特色

走进螺洞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宣传牌随处可见,有游客风趣地说:“来到螺洞才知道什么是青山绿水!”。近年来,该村党支部坚持贯彻落实生态发展战略,发展梅花特色旅游产业,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该村党支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探索“旅游+青梅采摘体验”“旅游+手工传统长寿面线制作体验”“旅游+擂茶制作”“旅游+螺洞木偶传承”等多种新业态发展模式。螺洞世外梅园景区的快速发展,迅速掀起乡村旅游热,给当地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年60多岁的村民彭小东,2015年把自家老宅装修一番后办起“农家乐”,自己做厨师,老伴当服务员,老母亲负责勤杂工,游客旺时,全家忙不过来就雇工,一年赚10余万元。彭小东的老母亲说:“现在过上好生活,这些年,多亏有党员干部来帮助。”

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过去的一年,螺洞村吸引了超过140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目前螺洞已有大小“农家乐”12家、民宿9间、特产店、农副产品销售等旅游业遍地开花。2018年螺洞梅花节期间,共接待游客12万人次,通过农家乐、民宿、农产品土特产销售、体验项目等实现旅游总收入约200多万元。

强化党建引领 助推新农村建设

螺洞村是省定贫困村。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利健文告诉记者,目前村党员呈现老年化,外出党员多,为固基强本,改善党支部存在的问题,他们着手从村里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先进青年等渠道发展新党员,增添新鲜血液,增强支部活力,发挥党员的引领作用,助推新农村建设。

村支书彭新贺说:“村党支部注重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从宣传到清理拆除危旧房、猪舍、牛栏,到处可以见到党员干部带头干的身影。”村主任彭少清带头拆掉已经营了10多年的猪圈,拆迁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低价转卖了30多头猪,亏本了30多万元。在党员干部的积极带领下,该村“三清三拆三整”工作顺利进行。目前,已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等600多间,共计10000多平方米。拆除露天厕所、茅房30座,新建标准化卫生间9座,彻底解决在景区难找到厕所及脏乱差的问题。同时,该村还对主要村道两旁的老旧房屋外立面进行了统一粉刷,完成粉刷外墙2000多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为进一步增强农村党员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螺洞村设立了绿化养护岗、环境卫生监督岗、村规民约监督岗、政策宣传岗、治安巡逻岗、扶贫帮困岗、民意收集岗等7个党员责任岗,划分党员责任包干区,明确党员岗位职责,切实将职责落实到每个上岗党员的身上,做到有岗有位,有位有为。